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贵州龙里:一根黄瓜牵起粤黔协作情缘

2025-08-27 11:33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夏思睿

初秋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湾滩河镇,万亩大坝上仍绿意盎然。清晨的阳光洒进蔬菜大棚,一根根翠绿的黄瓜挂满藤蔓。农户穿梭其间,动作娴熟地采摘、分拣、打包。

这些鲜嫩的黄瓜即将踏上千里之旅,12小时后,它们会出现在广东佛山、广州等地的市场上,成为大湾区市民餐桌上的美味。

“有多少要多少!”广东佛山客商麦伟铸的这句话,成了龙里黄瓜品质的最佳代言。每年5月到10月,他都会“驻扎”在龙里。

2020年,一次偶然的贵州之行让麦伟铸发现了这里的“宝藏”——得天独厚的气候和生态条件,让龙里种植的黄瓜在夏季格外脆嫩香甜。当时,他还在安顺等地零星收购黄瓜,辗转于散户之间,货源不稳定,运输成本高。直到他听说龙里县湾滩河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有上千亩规模化种植的黄瓜基地,便立刻赶来考察,与龙里圣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拍即合。

“这里的黄瓜种植规范、货源稳定,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了!”麦伟铸笑着说,每年夏季,龙里的黄瓜通过冷链物流,以“下午采摘,第二天早上上桌”的速度直达大湾区。

5年来,麦伟铸把根扎在了龙里,他说,良好的交通优势拉近了贵州与外界的距离,也让他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每年夏季沿海地区酷暑难耐,麦伟铸5月开始一直住在贵州,直至10月,既在这里避暑,又在这里挣钱。

龙里黄瓜产业的崛起,离不开粤黔协作的东风。几年前,湾滩河镇的农业还处于低层次发展的状态,基础设施薄弱,种植分散,农民收入微薄。

2021年起,广州市投入协作资金1110万元,帮助龙里打造湾滩河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完善大棚、冷链、机械化设备等基础设施。曾经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了现代化的蔬菜基地。

龙里圣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解道矫是这场变革的见证者。这位云南来的农业人,被龙里的万亩大坝和温和气候吸引,决定在这里扎根。2022年,他瞄准市场空档期,规模化种植黄瓜,通过分批种植、科学管理、错季销售,让龙里黄瓜在6月至9月北方黄瓜短缺时“独占鳌头”。

“现在,我们种植的黄瓜有800亩,亩产3万斤。”解道矫自豪地说。园区还通过“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村民就业。2024年,公司发放工资1200万元,为农户分红300多万元。

龙里县湾滩河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的发展,为促进当地群众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平台。60岁的罗秀菊是湾滩河镇园区村的村民,年轻时曾在福建打工10多年。如今年纪大了,她回到家乡,在黄瓜基地找到了新工作。“从种植到采摘,一天能挣100多元钱,还能照顾家里。在家门口挣钱,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她一边打包黄瓜,一边笑着说。

像罗秀菊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龙里县湾滩河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每年带动周边乡镇就业2.1万人次,让许多留守老人和妇女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曾经的贫困山区,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

龙里黄瓜产业的成功,不仅在于自然条件的优势,更在于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业链整合。

“6月至9月,北方太热,黄瓜产量下降,而贵州的气候适合黄瓜生长,正好填补了这个空档。”麦伟铸分析,“龙里黄瓜在广东市场的占比超过六成。”

2025年,龙里黄瓜种植面积扩大到1100余亩,预计总产量达3300万斤。从种植到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冷链物流的完善,让黄瓜的新鲜度得到保障;东西部协作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让产业升级成为可能。

一根小小的黄瓜,串联起贵州龙里与广东大湾区的深厚情谊。它不仅是农民增收的“金钥匙”,更是粤黔协作的生动缩影。(张毅 王立信 刘久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