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汪炅 记者程家武)“十年老客都难得一见了,今年生意格外难做。”在岳西县经营了十多年老店的负责人面对今年以来的营业额数据,不禁发出一声长叹。据岳西县餐饮行业协会统计,今年行业整体营业额较去年同期下滑约20%,更令人忧心的是,五月以来跌幅急剧扩大至50%以上,这个曾经飘着浓浓菜香的小城,正经历着餐饮业的“倒春寒”。
营业额大幅下滑只是冰山一角。一批经营十年以上的老店、品牌店迫于压力无奈关门歇业,带走的不仅是熟悉的味道,还有数以百计的就业岗位。为维持运转,部分企业不得不降低采购标准,缩减服务人员,陷入“客流减少—收入降低—品质下滑—口碑受损—客流进一步减少”的恶性循环。最棘手的是,营收锐减与房租、人工、原材料等刚性支出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现金流问题成为最紧迫的生存考验。
面对困境,岳西餐饮人并未放弃。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行业协会的组织下,一场艰难而积极的自救行动全面展开。
政府层面多措并举,打出帮扶“组合拳”。县领导带头参与餐饮消费体验,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在一个月前聚焦餐饮业发展的“衙前夜话”上,县委主要负责同志明确表示:“面对当前发展新形势,要做好适应新常态的心理与工作准备,明确区分违规吃喝与吃喝违规的界限,为餐饮业健康发展营造清朗环境。”这场聚焦餐饮行业的夜话,既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程度,也为后续一系列帮扶措施的出台奠定了基调。
县市场监管局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组织食品安全和审批服务专业人员深入餐饮单位开展指导,帮助企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流程、控制成本;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轻微违规行为加强行政指导、免予处罚,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同时组织“随机查餐厅”透明执法行动,提振消费信心。
县商务局和县文旅体局正在积极筹划与鹞落坪、石关等地的深度联动,计划全面推进餐饮业与“清凉经济”的融合发展。通过景区美食集市、特色摊位等多种形式,系统化推广岳西特色美食,为餐饮企业开辟新的市场空间。金融支持同步精准落地,由县财政提供1%贴息、邮政储蓄银行岳西县支行具体执行的专项金融项目正式推出,以“真金白银”的实惠利率为餐饮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餐饮企业也纷纷主动突围,积极拓展经营渠道。众多餐饮企业纷纷“向外走”,开设外卖窗口、参与摆摊、发展线上外卖业务,努力开辟新的收入来源。岳西县餐饮协会会长吴问宝运营的烧鹅仔餐厅从2024年开始线上销售,通过出镜拍摄短视频引流,目前经营状况良好。“线上线下相结合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吴问宝表示。
为应对成本压力,很多餐馆采取老板亲力亲为、员工轮岗等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人力成本。县餐饮行业协会积极发挥作用,组织会员单位赴合肥、桐城等地考察学习,深入源头市场调研,寻找优质价廉的食材供应链。
除了“节流”,“开源”更是突围重点。餐饮协会提出充分利用岳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推进药膳从“一道菜”走向“一个产业”,从根本上改变消费者对药膳的刻板认知。
“很多人一听药膳就想到苦药汤,其实这是个误解。”吴问宝拿起一碗刚出锅的薏仁米煨猪肚举例道,“像这样薏仁米祛湿,猪肚养胃,既是美味家常菜,又是养生药膳。我们要推广的就是这种药食同源的理念。”
为了让这一理念落地,吴问宝带领研发团队进行了大量尝试。他们重点在炖煮工艺上下功夫,适当加入当地调料,既保留药材的养生功效,又让药膳“更有味”,更符合岳西人的饮食口味。
尽管挑战仍在,但在政企同心、多措并举之下,岳西餐饮行业正在逐步稳信心、探新路。通过渠道拓展、成本控制、品质提升与特色转型,这些坚守在灶台前的餐饮人,用锅碗瓢盆奏响着属于自己的逆袭乐章,也让岳西味道在风雨中延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