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郑明国 万君毓 记者张坤) “十四五”期间,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充分发挥质量认证“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江西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实现全省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数和获证组织数大幅增长,形成了产品提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好局面。
顶层设计 高位推动构建“江西模式”
在有机产业发展布局中,江西省始终坚持“高位谋划、统筹推进”。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江西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示范项目得以保留。江西成为全国唯一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的省份。江西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建立18个厅局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出台《江西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管理办法》《江西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评审、监督检查与验收认定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市县落实”的江西模式。
政策激励 财政撬动激活内生动力
为充分调动市场主体参与有机认证的积极性,江西省通过“真金白银”的政策激励,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有机产业。在财政奖补方面,明确对有机产品认证实施分级奖补:首次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组织,每张证书奖励1万元;进行再认证的组织,每张证书奖励0.5万元;同时,对参加展销展览活动的企业,按实际发生费用给予奖补。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全面激活了市场主体的认证内生动力。截至2025年8月底,全省获证组织1254家、有机产品认证证书2318张,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51.45%、91.89%,位居全国第三、第四位,覆盖大米、茶叶、油茶、蔬菜、水果等产业,总量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示范创建 县域引领促产业融合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大力推进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已成功培育会昌县、德兴市等16个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并力争实现11个设区市全覆盖。示范区唱响了当地有机产品品牌,促进农民增收。抚州有机白茶荣获“江西省首届茶叶博览会金奖”,第八届“中茶杯”评比特等奖。部分有机认证农产品溢价率达20%以上,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推动有机产业与研学教育、农业观光旅游、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催生“有机小镇”新业态,推动生态价值加速转化为经济价值。
技术赋能 全链条监管守牢安全底线
创新“田间课堂”“赣质通”帮扶机制,组织“有机产品认证专家产地行”60余次、认证技术培训100余场,培训技术骨干3000余人;解决企业发展有机认证难题。构建“机构—企业—产品”全链条监管体系:对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开展监督检查,查处多起减少遗漏认证程序案件,江西省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评为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成绩突出单位;推动有机产品生产企业接入“赣溯源”平台,实现投入品、病虫害防治、仓储、流通全程追溯;连续五年开展有机食品专项抽检,去年抽检400批次,合格率100%,让消费者“全程追溯、吃得安心”。
产销对接 立体网络助“赣品”出海
搭建“线上+线下”立体销售网,推动江西有机产品进电商、入湾区、闯国际,打通有机产品出村进城、漂洋过海的市场通道,实现“有机优价”。京东、阿里设立“江西绿色有机农产品专营馆”,南昌、深圳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大型商超开辟“有机农产品销售专区”;组织获证企业亮相农产品交易会、有机食品博览会、展销会。宜春香菇等有机食用菌在国际食品展斩获2000万元订单。
展望未来,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殷殷嘱托,持续放大全国唯一“有机示范区”创建省优势,深化“认证+标准+品牌”一体化建设,打造千亿级有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让“赣字号”有机优品香飘全国、走向世界,为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贡献更多市场监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