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胡礼兵)近期,重庆市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以“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为宣传主题,进校园进社区,开展形式多样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全力守护百姓食品安全。
“原来辣条里的油可能反复使用!”“牛奶包装上的‘巴氏杀菌’是什么意思?”10月14日,大渡口区新工小学教室里孩子们的提问此起彼伏。当日,该局2025年食品安全宣传周“进校园”专场活动启动,通过“体验+课堂+创作”组合拳,为师生送上“定制化”食安课,推动“尚德守法”理念从校园向家庭延伸。
“同学们,这颗草莓可能有农药残留,我们一起用快检设备测一测!”活动现场,“食安小实验室”前围满“小侦探”。该局九宫庙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取出便携式农残检测仪,指导学生将草莓汁液滴入试纸,3分钟后,仪器显示“合格”。“那如果超标了怎么办?”“以后买水果要怎么选?”孩子们追着提问。检测人员顺势讲解“如何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果蔬”“清洗时流水冲洗更有效”等实用知识。
另一侧,“反式脂肪酸大作战”实验更添趣味,工作人员将含反式脂肪酸的零食与健康零食对比,用试纸检测油脂状态,直观呈现“不健康脂肪”的危害。“原来奶茶、蛋糕吃多了真的不好!”三年级学生陈某边记笔记边感叹。
针对小学生易接触的“高糖饮料”“预制菜”等热点,工作人员用“糖分计算器”演示一瓶可乐的含糖量相当于7块方糖,用实物对比展示“中央厨房配送”与“现做餐食”的卫生差异。“原来我们吃的营养午餐要经过这么多道检查!”学生刘某摸着午餐保温箱说。
“孩子回家就教我看食品包装上的追溯码,还说‘过期零食是坏蛋’!”参与活动的家长刘女士笑称,这场活动让孩子成了家里的“食安监督员”。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进校园不仅要教会孩子,更要通过他们带动家庭,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共治格局。”
据悉,本次“进校园”活动将同步推出“食安知识竞赛”“食堂开放日”等配套项目。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还将联合教委将食安教育纳入校本课程,让‘尚德守法’成为孩子们的生活习惯,真正实现‘共享食安’从娃娃抓起。”
10月15日,该局跳磴镇市场监管所联合跳磴镇人民政府、蓝沁苑社区,在辖区农村集贸市场开展“尚德守法、共享食安”主题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通过普法宣传、案例警示、互动体验等形式,推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活动现场,执法人员化身“普法讲师”,以方言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规,结合农村宴席、便利店等场景,重点解读“两章两证”查验要点、自泡酒风险防控、临期食品管理等实用知识。针对农村地区经营户法律意识薄弱、食品浪费频发等问题,创新推出“实物+案例”教学模式,展示过期食品与合规产品的对比照片,剖析非法添加、标签违规等典型案例,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覆盖经营户及群众300余人次。
在活动现场,活动特别设置“群众监督岗”,邀请村民代表观看食品安全快检视频。蓝沁苑社区“食安志愿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敲门行动”,向村民普及野生菌中毒预防、湿米粉保存等常识,号召群众参与“随手拍”监督,形成“政府主导、社区协同、群众参与”的共治格局。
据悉,宣传周期间,跳磴镇市场监管所同步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以肉类、散装酒、临期食品为重点品类,严查无证经营、来源不明、过期变质等违法行为。活动当日,检查肉类经营户3家、散装酒类经营户2家,发现并整改索证索票不全、标签标识不规范等问题3处,对2家后厨卫生不达标商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跳磴镇市场监管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宣传+执法+帮扶”三位一体模式,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向农村末端延伸,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动力。
“我们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将持续深入推广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宣传,引导食品安全主体树牢责任意识,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素养,建设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格局,营造食品安全‘全民共建、社会共治、人人共享’的社会氛围。”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