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柯美钢 阚远炽 程华新)金秋十月,走进鄂东南阳新县半壁山管理区,景观大道绿意层叠,大街小巷焕新亮相。熙攘的人车与井然的街景交织,动静之间,一幅宜居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街净、巷美、人和。

近年来,半壁山管理区紧扣基层减负要求,以党建为魂、以创新为笔,用系统思维谋篇、用标本兼治破题,打出“减负松绑+赋能提效”组合拳。从砍掉冗余证明、精简报表台账,到数字赋能基层治理,社区干部逐步跳出“文山会海”“表格围城”,有了更多时间沉到小区、走进家门。减负做“减法”,惠民做“加法”,干部轻装上阵,居民的获得感也随之持续升温。
数字赋能破困局台账上云省工时
“以前桌上堆着半人高的纸质台账,查一项数据要翻半天;现在打开手机‘社区云’,随做随记、动态更新,一眼就能看清进度。”半壁山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陈芳的真切感受,正是管理区破解基层台账难题的生动注脚。管理区以“一项核心工作、一本电子台账”为核心抓手,将基层党建、人居环境整治、青少年防溺水、民兵整组等重点任务的台账,全面“搬”进云端系统,统一模板格式、统一更新标准、统一数据口径,彻底告别了“重复记、反复改”的麻烦。

截至目前,仅半壁山社区就通过云端归集高清工作影像3500余张、录入关键数据条目100余条,算下来平均为每项工作节省70%的台账整理时间——这些省出来的时间,都变成了干部走访群众、解决问题的“实干时间”。
在此基础上,管理区进一步深化“社区云”平台功能,将社区管理、民生服务、居民自治、日常办公等功能“打包整合”,不仅实现50余种报表自动生成、字段智能预填,还归集了半壁山管理区20余条惠民政策、1500余条典型案例。干部遇到居民咨询,输入关键词就能一键调出政策解读、办事流程,再也不用“抱着文件找答案”。
“以前手机里光工作群就有十几个,报表一天能收五六份;现在只留3个必要群聊,纸质报表从50多种减到20种,身上的‘包袱’一下轻了!”梅祝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文强的话,说出了基层干部的共同心声——摆脱了事务性负担,大家终于能把心思放在“办实事”上。
权责匹配强服务民生实事筑安康
“减负绝不是减责任,而是让干部把精力从‘应付材料’转向‘服务居民’,把工作成效落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上。”管理区党委副书记朱利飞的这句话,是全体干部践行的工作准则。为让干部“轻装”后能“快跑”,管理区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瘦身提质”:压缩办公区域面积,把更多空间留给便民服务;整合挂牌标识、精简规章制度,让阵地更清爽、服务更聚焦;同时引入健康监测、便民维修等项目,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暖心港湾。

卸下包袱的社区干部,迅速投入民生项目建设的“主战场”:经一路完成提档升级,路面平整宽阔了;景区盘山步道蜿蜒山间,居民登山健身有了新路线;半壁山古战场4A级景区建设稳步推进,家门口多了文旅打卡地;全区通社区公路实现“刷黑”,雨天不再踩泥水;接待中心广场、体育健身中心、富河过驳码头廊道、邮票纪念馆等项目相继开工,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

花甲居民王全晶常对着社区的标准化篮球场念叨:“没有管理区领导督导,哪有这么好的场地!”这番感慨的背后,藏着一段为民办实事的故事——为建成这座球场,管理区党委副书记朱利飞与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文强全程紧盯:从前期勘察地形、设计建设方案,到中期审图把关,再到后期现场监理,每个环节都细致抠质量、严抓进度。
最终,社区昔日闲置的“边角地”旧貌换新,变身设施齐全的标准化篮球场:不仅铺设了塑胶地坪,配齐篮球架、乒乓球台、网球设施与健身路径,还与一步一景的“梅祝花园”无缝相连,形成连片休闲空间。
如今每天清晨,这里满是生机与活力:老人们在旁打太极,年轻人在场上打篮球,孩子们在花丛间追跑嬉戏,荷塘边的微风裹着阵阵欢声笑语,生动勾勒出社区宜居宜业的幸福图景。
重心下移解民忧矛盾化解守和谐
“以前一边要给外地老党员发学习资料,一边要赶报表,刚走出社区大门,一个电话又得折回来,手里牵着居民、心里挂着材料,总觉得分身乏术。”上赛湖社区副主任王阳初回忆起过去的工作,满是无奈。如今减负政策落地,他终于有充足时间走家串户,而“社区云”的数据共享功能,更让基层治理效率“提了速”——职能科室需要数据,直接在平台上查阅、生成电子报表,不用再让社区“反复报、多头报”。
面对居民矛盾纠纷,管理区创新推出“共商合议表决法”,高效破解治理难题。针对吴某诉讼、张某违建等棘手问题,社区干部主动搭建协商平台,邀请党员代表、居民骨干及“五老”人员共同参与,围坐一堂凝聚多方智慧。协商过程中,先充分听取矛盾双方陈述事实、表达诉求,确保各方声音被完整接纳;再由参与人员集体“把脉问诊”,深入分析问题症结、探讨解决路径;最终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公平公正确定最优解决方案。通过这一模式,多起原本棘手的上访案件实现就地化解,切实将矛盾解决在基层。
驻点上赛湖社区的管理区副书记汪顺艳,与社区党支部书记夏启军并肩践行“走出来的治理”理念:两人时常携带民情本深入走访,将居民反映的“小区改造推进”“路灯损坏不亮”“下水道堵塞疏通”等民生小事逐一记录,梳理成问题清单后实行“逐个销号”机制,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凭借这份扎根一线的韧劲,上赛湖社区创下连续10年“零上访”的亮眼成绩。今年1-9月,社区进一步聚焦群众需求,累计调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麻烦事”9件,成功化解居民急难愁盼问题20余件,问题解决满意率达100%。

马家垅小区的变化更是看得见:800米长的道路实现“五化”全覆盖,昔日杂物堆蝶变小花坛,四季花开芬芳;年逾古稀的老党员缪理生笑着说:“现在出门是干净路,抬头是漂亮景,大家常说‘社区办实事,马家垅换新颜’,这话一点不假!”
文化惠民聚人心多元阵地焕新光
“以前晚上吃完饭,只能在家看电视发呆;现在每天都能去文化大舞台跳广场舞,和老姐妹们一起热闹,日子别提多有滋味!”59岁的居民方换新,说起现在的生活满是笑意。这份幸福感,源于管理区对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精准回应——半壁山社区把昔日的垃圾堆改造成活动广场,组建广场舞、太极拳、龙舞队,编排的《半壁山古战场》歌舞还获评黄石市新时代“最美声音”,每次演出都能吸引数百居民围观。

针对暑期家长“看护难”,管理区指导社区联合中南民大及返乡大学生,开办“七彩假期”爱心托管班:13名实习实训学生、5名返乡志愿者组成“辅导团”,为60余名孩子开设作业辅导、手工绘画、红色故事课,45天的假期里,教室成了充满笑声的“成长小家庭”,家长们也能安心上班。
走进半壁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宽敞的活动空间里满是烟火气:上午9点起,免费量血压、测血糖的便民服务就排起了队;春节有舞龙闹春,雷锋日大家一起包饺子送孤寡老人,3月12日组织居民植树,重阳节还有文艺演出。
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兼副主任田欢说:“以前忙着整理材料、应付检查,想搞活动都挤不出时间;现在减负了,我们每月都能策划1-2场活动,让大家在热闹里拉近感情。”

如今的半壁山,活动广场上满是健身休闲的居民,党群服务中心里常有邻里拉家常,红色议事厅里大家一起商量社区事——通过制定《区规民约》,把环境卫生、美丽庭院、红白事简办等内容写进去,让“草根宪法”管住“身边事”,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减负不止步,惠民再出发。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服务群众的“最前一米”。
半壁山管理区党委书记郑斌表示:“下一步,我们会继续盯着‘减负’与‘赋能’两个关键点,既要破解社区治理‘小马拉大车’的老问题,也要探索服务居民的新方法。让社区干部轻装上阵干事,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更好服务,把减负的成果实实在在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指数。”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