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耄耋老人吴高豪:设立个人教育基金,温暖学子追梦之路

2025-09-02 14:46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邱水英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罗臻 吴远国)又到了大学开学季。这几天是阳新县木港镇枣园村退休教师、87岁老人吴高豪最忙碌的日子。每天天刚亮,在邻里贤侄吴风生的引领下,吴高豪不顾年迈体弱,冒着高温酷暑,穿行于阳新山水间,尽快地将助学金发放到需要资助的学子手中。

登记,造册,发放助学金……吴高豪跑了上家接下家。看到学子们领到所需的助学金,吴高豪心里很是宽慰:“用自己绵薄之力,让学子们在上学路上轻装追梦,我顿觉感到莫大的自豪和骄傲!当初设立个人教育基金,值!”吴高豪逢人便说。

2024年8月,本村邻组学子吴悠以695分的高分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耄耋老人吴高豪既为他高兴又为他担忧。高兴的是本村出了阳新状元,本村第一人进了全国最高学府。担忧的是吴悠自小由爷爷带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到头挣不到几个钱。

“吴悠的学费、生活费从何而来?还有,像吴悠一样家境的阳新学子们,他们的学费、生活费有着落了吗?”一连几天,这些问题在老人吴高豪脑海中挥之难去。于是,他把设立个人教育基金、奖助学子的想法告诉了女婿,得到了女婿曾当县教研室主任胡家朗积极赞同和支持。

吴高豪第一笔助学金2万元发放给了吴悠同学。受助的吴悠说:“感谢吴老师的善举,今后我一定努力学习,争取早日成才,进一步延续爱心,回报桑梓。”

吴高豪说:“我自己出生于农村,知道生活的艰辛,接触过很多贫困学子,我会尽自己的全力帮他们渡过难关。”

曾经,在阳新县木港职业中学,一名学生成绩十分优异但家境贫寒,没有伙食费,夜里又生病了。吴高豪老师自掏腰包连夜为学生买药,还帮助学生争取生活补助。

出生于1938年的吴高豪,十岁无母,十五岁父亡。他从小勤奋好学,1956年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九江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永修县白差中学教书。后转入阳新县枫林中学、木港职业中学继续任教,直至退休。

吴高豪十分关注阳新农村教育的发展,已在教育教学一线工作了40余年。两年前,看到外地有人设立个人助学基金,吴高豪就多方打听、咨询,他想用自己的多年积蓄,也设立一个教育基金,帮助阳新优秀和贫寒学子。他希望用这笔钱资助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让他们学成之后回报社会。

2024年,迎来他的第一个助学季,这一年,他共资助学子26名,发放奖学金8.9万元。接过3000元助学金,学生家长拉着吴高豪手说:“这笔助学金来得很及时,全家4个小孩都在读书,其中两个读大学。四个孩子每年的学费需要数万元,家里经济压力很大。”

“能为学生们做点事,是我多年的愿望。”吴高豪说,一年前,在他有了创办基金会的想法时,就获得了家人的一致同意。

今年,是老人吴高豪教育基金发放的第二年。这10多天,阳新又有16名学生领到他助学金共计3.9万元。白沙镇韩家山村村民李显琼说;“我家三个孩子上大学,吴老送来3000元钱,犹如一场及时雨,为我们家这些品学兼优的学子送来了希望,送来了机遇。”

熟悉吴高豪老人情况的都知道,吴高豪退休工资并不高,每月才5500元钱,而且,他爱人刘诗英老妈妈前年做过髋骨手术,直至现在还是坐在轮椅上生活。

“我生活有保障,医疗是免费的,蔬菜是自己种的,其它的,如米油,刘老奶奶医疗、理护等家庭日常开支,必须控制在每月1000元以内,我的一切都是政府给予的,应该回归人民。”吴高豪说。

2024年,吴高豪开始盘算着为他工作过的阳新教育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此之后,他更是舍不得吃穿,几件旧衣服穿了好几年,并把养老金、逢年过节政府、热心人士派发慰问金都存在他的个人教育基金里。

“社会对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能为阳新教育事业出一份力,我感到很荣幸。”吴高豪说,子女、孙子、孙女都已经完成了各自学业,他已给予子孙们巨大的“知识财富”,不想再留给他们更多有形资产。

得知父亲的善举后,吴高豪的子女都表示支持。“如果以后基金会出现基金缺口,作为子女,我们会继续投入资金。”女婿胡家朗说,岳父平日里生活节俭,一次性拿出这么多钱,让他看到了一名老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热爱,他们会帮助老人将这个义举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