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刚过,国庆中秋长假临近,如何顺应时节变化、科学健康度过假期成为市民关注焦点。9月28日,福建省厦门市卫健委举办健康主题新闻发布会,邀请三位知名医学专家围绕秋分养生、国庆健康饮食等话题展开分享,为厦门市民提供了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健康指导,助力市民在顺应时节变化的同时,科学度过国庆假期,进一步推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
发布会还披露了厦门居民健康素养提升成果,2024年厦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9.06%,较2023年提高3.03个百分点。2024年全市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83.62岁,显著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厦门市打造“近邻健康”科普基地》案例更入选《中国健康城市建设优秀实践(2024年)》。
健康科普显成效
构建全链条服务模式
健康科普是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厦门市卫健委持续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通过赛事、直播、讲座等多元形式,让健康理念深入基层。自2022年起,厦门已连续举办三届健康科普人才选拔赛,今年总决赛线上观看量近16万人次,有效挖掘和培养了一批健康科普骨干力量。
在今年6月“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期间,厦门围绕健康体重主题打造系列特色活动。“鹭岛新轻年”体重管理直播首场观看量约3000人次,“‘医’起瘦厦来”节目在各平台点击量超30万人次,用接地气的方式帮助市民掌握科学体重管理方法。同时,针对老年群体推出“近邻健康 银领活力”社区老年学堂健康讲座,并与中国保健协会合作推进“健康体重防慢病,营养知识进社区”项目,构建起“科普宣教—评估预防—治疗康复—健康随访”的全链条健康服务模式,切实推动健康服务下沉,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取专业健康指导。
秋分养生有讲究
遵循“平衡阴阳 滋阴润燥”
厦门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执行院长、主任医师常静玲详细解读了秋分节气厦门市民易出现的健康问题,并结合本地气候特点给出养生建议。
常静玲介绍,秋分时节阴阳相半、昼夜均分、寒暑平衡,此后阳气渐衰、阴气渐盛,天气转凉,燥邪为主。厦门地处东南沿海,湿度较大,秋季呈现“温燥”与“凉燥”并存的特点,市民易出现四类健康问题:一是燥邪伤肺导致的口干咽燥、鼻干唇裂、皮肤干燥、干咳,甚至诱发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二是寒邪侵袭脾胃引发的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尤其市民若延续夏季喜食生冷的习惯,易加重脾阳受损;三是“悲秋”情绪导致的情绪低落、疲乏无力,秋季草木凋零的景象易引发忧郁情绪,叠加工作压力,可能导致肺气郁结、气血失调;四是燥邪与风邪交织引发的皮肤瘙痒、脱屑、过敏,以及关节旧疾复发,如“老寒腿”酸痛僵硬等。
针对这些问题,常静玲建议市民,饮食上多食梨、百合、银耳等酸味及白色食物滋阴润燥,搭配山药、茯苓健脾利湿,避免滋润过度助湿。秋分昼夜温差大,夜间需注意腹部、脚部和颈背部保暖,海边散步时可携带薄外套防风。运动养生宜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平缓运动,每次锻炼30至40分钟,避开高温或低温时段,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情志调节上,可通过阅读、听舒缓音乐、练习书法、静坐品茶等活动静心安神,也可登高远眺开阔胸襟,缓解“悲秋”情绪。
双节家宴健康吃
关键是“时令食材+科学烹饪”
国庆中秋双节相连,家庭聚餐、亲友宴饮增多,如何在传承节日文化的同时践行健康理念?厦门市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叶钢福从“天地人”结合的角度,给出了饮食建议。
叶钢福表示,秋天“风渐起、燥渐生”,厦门又兼具湿热特点,且秋季属金应肺,是补肺的好时机,因此双节饮食需紧扣“润肺”原则。他推荐优先选用当季食材,如山药、莲藕、荸荠、冬瓜等蔬菜,柚子、柑橘、猕猴桃、山楂、梨子等水果,这些食材多呈酸甘味,符合中医“酸甘化阴”的润燥补肺理念,可在餐前或餐后适量食用,既能养阴又能助消化。
肉类选择上,叶钢福建议以猪肉、鸭肉、牛肉为主,其中猪肉和鸭肉属水,滋养阴液的作用更贴合秋季需求。烹饪方式则推荐“蒸、煮、灼”等传统闽南手法,减少煎炸烘烤,最大程度保留食材营养、减少油脂摄入,同时避免过度辛辣,防止损伤津液。他特别推荐了几款适合双节的菜品:莲藕山药排骨汤、冬瓜瘦肉汤、冬瓜水鸭汤,餐后甜品可选择芡实百合炖香芋、银耳羹、炖秋月梨等,饮品则推荐酸梅汤,均能起到养阴润燥的效果。
针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叶钢福还提供了药食同源的代茶饮方案:过敏性哮喘、鼻炎患者可用“紫苏+乌梅+山楂”煎汤;慢性咽炎患者适合“菊花+麦冬+甘草”组合;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病患者可尝试清暑益气茶,以帮助益气养阴、清肺利肺。
食品安全别忽视
五重提醒需牢记
“中秋国庆聚餐频繁,食源性疾病风险上升,从购买到食用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好防范。” 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与营养卫生处副处长、副主任医师洪华荣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详细梳理了双节期间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要点。
在食品安全方面,洪华荣给出五重提醒。购买食物时,要仔细查看配料表、营养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厂家,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拒绝颜色味道异常、过期或来源不明的商品;存放食物需遵循“当日购买、适量存储”原则,严格按包装指南存放,熟食室温存放不超过2小时,剩余食物及时密封冷藏,再次食用前彻底加热,且冰箱内食物不宜久存;处理食材时,烹煮前要认真清洗,生熟食品的刀具、器皿、砧板必须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烹煮时务必确保食物“烧熟煮透”,特别是肉、蛋制品,要保证中心部分彻底熟透并持续1分钟以上,尽量不生食海产品;外出就餐需选择证照齐全、卫生状况好的商家,合理点餐、适量取食,餐后主动打包,尝试新食物时谨慎辨别,不采摘、不食用不明野生蘑菇和“野味”。若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不适,需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食用过的食品信息。
针对双节必备的月饼,洪华荣也给出了食用建议: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月饼,确认生产日期、保质期和生产许可证;月饼高糖高脂肪,不宜过量食用,糖尿病患者和肥胖人群需严格控制摄入量;食用时搭配清淡茶水或水果,帮助消化,更好地感受月饼风味。(陈莼 张从云 陈艳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