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彬:深入开展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 护航“老字号”持久生命力

2025-10-22 10:03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夏思睿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李方冰) 10月16日——17日,由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大会以“强化食安监管信息互联共享 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食品安全领域专家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180个市、区、县市场监管和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及50家食品企业负责人共计350人集聚一堂,对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在10月16日下午召开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环节中,上海市黄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彬出席会议,并同与会嘉宾分享了黄埔区在促进“老字号”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中的经验做法与成效。

黄浦区拥有中华老字号和上海老字号121个,占据了上海的半壁江山,其中涉及食品的有58个,如光明村、杏花楼、绿波廊等。随着食品产业的现代化和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发展,“老字号”食品面临着诸多挑战。

黄浦区地域面积小,只有18.7平方公里,但是用地的成本非常高,企业往往面临着生产加工场所局促、设施设备陈旧,制约着企业的健康发展。集团公司也往往把企业的生产企业,包括中央厨房设在外区,因管理链条过长而导致了质量管理体系难以全面地覆盖。

张斌表示,从监管的角度来讲,高质量发展需要以高水平安全为前提,按照“谁发证谁监管”的原则,黄浦区市场监管局难以掌控区外的食品生产加工源头的具体情况,无法从根本上指导和监督企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为破解这些难题,自2023年起,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已连续三年开展了促进“老字号”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探索了一条全链条监管路径。

首先,张彬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黄浦区在促进“老字号”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中的主要做法。

探索“全链条”监管模式,着眼“管”出新招。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在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合会的支持下,黄浦区首创了“老字号”食品企业的全链条监管模式,聚焦“老字号”的集团总部,从源头生产企业、委托生产企业、中央厨房到终端门店,开展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的质量体系检查评估,实现了一条链管到底。

分类分层全面评估,围绕“准”出实招。一是评估对象“准”。2023年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024年以委托生产加工企业作为重点,2025年则是对区内的“老字号”连锁餐饮总部开展体系评估。二是评估内容“准”,分业分类细化评估方案,分别制定现场评估表。三是评估措施“准”。由行业专家、第三方评估机构和黄浦区市场监管局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组成评估小组,采用多种形式为企业把脉问诊。

坚持完善体系管理,聚焦“改”出硬招。形成“一企一报告”,按照科学精准闭环要求,督促企业落实全面“改”。下一步向区商务委、区国资委、集团公司通报评估结果,上下联动,助力企业“改”到位。企业整改后,评估小组通过复评检查四年“回头看”的形式,确保企业持续“改”。

接下来,张彬分享了黄浦区取得的成效。一是风险防控实现从“被动管”到“主动防”转型。黄浦区在2023年、2024年累计排查风险隐患问题609项次,当年完成整改率95.4%,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主体责任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改变。企业主动完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形成风险管控清单。三是监管模式实现从“分段式”向“全链条”的过渡。打破了传统属地管理和分段监管的局限,沿着产业链条纵向穿透全过程风险点,达到标本兼治。四是管理方式实现从“托而不管”到“规范提升”转变。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发布了《上海市黄浦区食品企业委托生产管理指引》,多维度明晰了委托双方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五是治理体系实现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进阶。政府、社会组织、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多元共治的效能,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引入了食品安全“你点我检”,引导市民共同参与“老字号”的食品质量提升。

张彬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将持续深入开展“老字号”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持续护航“老字号”的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