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16—17日,第十二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本次大会以“强化食安监管信息互联共享,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监管智慧与实践经验。
云南省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送的《普洱咖啡:从地理标志培育到全链共治赋能,铸就“中国咖啡之都”安全发展新标杆》案例,获评2025年度“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十佳案例。以下是该案例详情:
云南普洱地处北纬22°—24°的咖啡黄金种植带,是我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核心主产区,也是雀巢、星巴克、瑞幸等国际咖啡巨头重要的原料供应基地。全市现有咖啡种植面积67.9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58.03%,年产量近6万吨,综合产值突破60亿元,咖啡产量、产值均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被誉为“中国咖啡之都”。
近年来,普洱市以地理标志培育为抓手,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体系,推动咖啡产业从原料输出向品牌输出跨越,从质量管控向标准引领升级,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健全制度保障,构建协同共治格局
普洱市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理念贯穿咖啡产业发展全过程,通过顶层设计凝聚多方合力。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普洱市2021—2025年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实施方案》《普洱市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构建“一个品牌、一套标准、多项制度”的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知识产权战略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社会共治大环境,建立司法行政双轨保护机制,通过调解仲裁多元化解纠纷,依托12315平台实现有诉必接,综合执法做到有案必查,构建起高效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和快速维权体系。成立普洱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为经营主体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和服务。
二、保护知识产权,主打绿色有机认证
创新资金奖补激励机制,对于首次获得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的商标持有人,省级、市级分别给予1万元、10万元补助;对于首次核准使用国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主体,省级、市级分别给予0.5万元、0.2万元补助;对于获批云南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的市场主体,省级、市级分别给予10万元、0.8万元补助。先行先试建立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搭建咖啡交易公共服务平台。引进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际有机认证和UTZ认证、雨林联盟认证、4C认证、CP认证等国际认证体系,鼓励支持全市咖啡企业、咖啡专业合作社和咖啡种植大户开展咖啡园认证。目前,全市投产的63万亩咖啡园中,30万亩获得了4C认证,10万亩获得了CP认证,4.2万亩获得了欧盟、美国有机认证,2万亩获得了雨林联盟认证和UTZ认证。普洱市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企业335户证书495张,认证产品887个,认证基地面积78.6万亩,获证企业数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5,在全省排名第一。
三、强化标准引领,推动品牌价值提升
依托全国唯一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咖啡质量基础与产业服务),普洱市构建起覆盖“种植—加工—检测—流通”全链条的标准体系,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标准制定者”。制定发布《咖啡鲜果集中加工厂建设规范》《普洱咖啡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建设指南》等26项地方标准,修订国家、行业标准22项,其中《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普洱咖啡》国家标准于2025年5月30日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内咖啡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的空白。以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为纽带,普洱市推动食品安全共治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让“普洱咖啡”从区域符号成长为价值标杆。2013年“普洱咖啡”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5年品牌价值达40.74亿元,入选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评价榜100强,成为中欧互认的地理标志产品,拿到通往欧盟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四、培育多元主体,凝聚社会共治力量
创新“品牌+文旅”融合模式,打造20个精品咖啡庄园集群,爱伲咖啡庄园、来珠克咖啡庄园、天宇咖啡庄园入选“云南十大精品咖啡庄园”,构建“种植体验—加工参观—品鉴培训—文化展示”的全场景消费链。全市咖啡馆数量从2021年的20家增至目前的252家,星巴克、瑞幸等知名品牌纷纷入驻,“左手咖啡右手茶”成为现象级文旅IP,2024年全市咖啡庄园接待游客35万人次,营业收入2亿元。围绕打造“千年茶韵·一城咖香”城市名片,持续举办咖啡博览会、生豆大赛、咖啡采摘节、原产地咖啡文化季等赛事节庆,用好抖音、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展线上消费活动,2024年中国(普洱)国际咖啡博览会吸引21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家企业参展,交易额达2.87亿元。实施“普洱咖啡工”劳务品牌培育计划,不断提高咖啡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品牌带动就业,助力咖啡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咖啡产业直接带动2万人就业,间接辐射22万从业人员,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从边疆小城的特色作物到响彻全国的“中国咖啡之都”,普洱咖啡的发展历程,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理念在特色产业领域的生动实践。通过制度护航、标准引领、品牌赋能、多元参与,普洱市既守住了“舌尖上的安全”,又激活了产业发展动能,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普洱方案”。未来,随着《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的深入实施,普洱咖啡将继续以安全为基、以品牌为翼,书写“一杯咖啡香飘世界”的新传奇。(云南省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王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