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黑龙江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守文:“七项措施”破局食安谣言,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2025-10-19 11:5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夏思睿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10月16-17日,由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大会以“强化食安监管信息互联共享 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食品安全领域专家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涵盖180个市、区、县市场监管和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及50家食品企业负责人共计350人集聚一堂,对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进行深入交流。

近年来,食品安全领域已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食品安全谣言不仅侵害消费者知情权,扰乱公众消费判断,削弱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还导致食品企业蒙受经济损失,阻碍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更有甚者,部分谣言已波及我国国际声誉,对国家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对此,出席此次大会的黑龙江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守文在10月16日下午的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环节,结合多年监督执法与应对食品安全谣言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治理措施与建议:

一、涉事企业一旦发现网络上出现针对其食品的谣言,应立即行动,全面收集并固定相关证据,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上的文字与图片内容,并详细记录企业因此遭受的实际经济损失。

二、涉事食品企业应迅速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市场监管部门应及时调查核实,并将相关违法线索通报或移交辖区公安部门。

三、涉事食品企业应及时向属地公安部门报案,依法追究造谣者的刑事责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谣言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市场监管部门应适时公布涉事食品的抽检信息,运用大数据还原事实,澄清真相,让谣言不攻自破,增强政府监管部门公信力。

五、受害食品企业可通过发送律师函方式,明确指出造谣者的违法行为,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删除相关内容,并公开赔礼道歉。

六、涉事食品企业必须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真实、准确、全面的信息及权威检验结果。陈述事实时应避免使用刺激或恐吓性语言,以防进一步激化舆论和引发公众恐慌。及时的信息公开不仅有助于控制事态,也能有效遏制谣言传播。企业还可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线问答、社交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主动听取公众意见与建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真诚沟通不仅有助于消费者了解真相,也能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

七、建议中国食品安全报社发挥中央级权威媒体的优势,每年组织举办“食品安全舆情应对策略”培训班,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不断完善舆情应对机制,提升危机管理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食品安全舆情与谣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