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南京市江宁区探索形成食品小作坊治理新模式

2025-10-23 17:57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夏思睿

编者按:10月16-17日,第十二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本次大会以“强化食安监管信息互联共享,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监管智慧与实践经验。

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报送的《探索形成食品小作坊治理新模式》案例,获评2025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以下是该案例详情:

食品小作坊作为城乡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地方特色食品文化传承与基层就业功能,但其“小、散、乱、差”的现实状况也长期困扰食品安全治理。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探索形成“科技赋能+多元共治”的食品小作坊治理新模式,并实现从“反复整治”到“长效善治”的跃升。

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

江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小作坊专项整治工作,2025年启动食品小作坊全链条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区委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分管副区长以“周调度”方式深入一线督导,确保整治工作有力推进。通过常态化的督导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错时执法  精准打击

推行“白+黑”日夜联动检查模式,开展突击夜查行动,对重点区域、重点街道开展“地毯式”排查,对前期关停的43户黑作坊“回头看”。每月开展一次错时检查,巩固整治成果,形成震慑效应。

截至目前,193 家无证无照户数中,已取缔 145 家,责令停产整顿小作坊 44 家,已规范发证 4 家。共立案查处 4 起,3起已结案,罚没款金额 19.3 万元,另一起案件正在调查中。

科技赋能  智慧监管

和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合作实施“全区作坊监控覆盖计划”,全面铺开监控覆盖网络,开展智慧化远程监管。目前已完成对12家茶干小作坊的24个摄像探头的安装工作,并在谷里、禄口、东山街道持续推进阳光作坊的摄像探头的安装工作。

联合供电、水务部门,利用水电异常数据筛查潜在违规小作坊,并启动“异常—核查—整改”闭环管理,确保监管无死角。今年以来,共梳理供电异常户496户、供水异常户11448户,属地街道逐一上门核查。

网格管理  多方协同

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将食品安全纳入网格化治理内容。由区质食药安办统筹协调,联合街道、社区网格员展开拉网式排查摸底,全面摸排食品小作坊底数,完善食品小作坊监管档案,建立台账、动态更新,实现“底数清、情况明”。

长效治理 促进发展

按照“合法取证生产、安全规范加工、坚决取缔无证”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小作坊专项整治行动。

建立小作坊长效治理机制,对符合整改条件的食品小作坊开展现场评估,由“政府+街道+社区+个人”四级出资改造,扶持升级达标、合法取证。同时,计划升级建立4个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已引导4家具备条件的小作坊进入集中加工区,形成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示范体系和特色产品、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食品小作坊标杆,推动食品小作坊治理长治持效。

案例实施成果及影响

通过开展食品小作坊治理,江宁区对前期关停的43户黑作坊“回头看”,并开展193 家无证无照户数中,已取缔 145 家,责令停产整顿小作坊 44 家,已规范发证 4 家。共立案查处 4 起,3起已结案,罚没款金额 19.3 万元。(南京市江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