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收获季,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的草莓柿子迎来了成熟期。
走进钱家店镇张家村的草莓柿子大棚,眼前绿意盎然、果木成畦,枝叶间缀满红彤彤的果实,清甜的果香扑面而来,果农们忙碌采摘的身影穿梭其间。穿戴好装备的村民海亚茹正干劲十足地在棚内劳作,脸上洋溢着笑容:“在棚里干活跟在外边可不一样,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刮风下雨也不受影响。像我这年纪,一年能挣4万多块呢!”
如今带动一方发展的特色产业草莓柿子,是钱家店镇淼新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当家产业,总经理邵宏民曾为它交了不少“学费”。“当年赔了不少钱,现在引进了成熟技术,还聘请了本地技术员,种植方法也跟着改进了,精品果的产量提上来了,销量也越来越好。”邵宏民说。
淼新公司草莓柿子的亮眼成效,让钱家店镇党委看到了带动薄弱村增收的希望。今年3月,镇党委主动牵线,促成张家村与邵宏民达成合作,把草莓柿子大棚列为助力集体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口。“我们通过淼新草莓柿子项目,精准对接了科尔沁区万亩设施农业园区的发展规划,与周边农业项目形成优势互补,村民们种植的草莓柿子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钱家店镇党委书记任伟介绍道。
如今,张家村大棚里的草莓柿子不仅销往周边县市,更通过电商平台走向了全国。村民们笑着说:“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有了镇里帮扶的特色产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从最初的单打独斗到如今的联农带农,从曾经的技术瓶颈到现在的科技赋能,钱家店镇的草莓柿子产业,正以蓬勃生命力串联起农户增收益、集体增实力、产业增活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我们今后将继续以草莓柿子为支柱产业,带动科尔沁区周边散户农户加入特色产业发展队伍,通过现代设施农业模式,推动15个经济薄弱村实现年增收5万元以上,逐步带动全镇42个村集体经济‘拧’成一股绳干事业。”任伟说。(宋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