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流火,酷热异常。走进广西玉林市容县浪水镇泗河村云斗屯野生红菇生产基地,放眼望去,一朵朵红得可爱的红菇从铺满红椎树叶的地面冒出。天刚拂晓,村民们便手提竹篮上山采摘红菇。
“今年,我户有红菇收获的山地共90亩,至今已收获鲜菇两批,制成干菇380公斤。按每公斤均价1260元计算,收入47.8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倍多。”云斗屯育菇能手林锋一边采摘红菇,一边与来客分享红菇丰收的喜悦。
野生红菇不能人工种植,也无法抗拒异常天气的影响,但可通过扩大适宜红菇繁殖的红椎林地和加强科学管护等途径增加红菇产量。于是,从去年冬天开始,容县政协便同容县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和浪水、自良、十里、县底等镇商量,举办培训班,请育菇能手向广大菇农传授增产“真经”。
为实现今年野生红菇的稳产高产,今春以来,培训过的菇农集中精力整理山地,除去影响红菇繁殖的杂木野草,将过密的红椎树移到过疏处,把红椎树叶均匀地撒在林地上,尽量拓宽红菇繁育面积。不少农友还从较远的地方引来山泉水,天气过于干旱时给菇地喷水,多雨天气时则开沟排除积水。5月中旬,该县菇农普遍收获了第一造红菇,比去年提前一个多月,且产量也比较高。
浪水镇泗河村是容县野生红菇产业示范村。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汉勇告诉记者,全村400多农户共有1000多亩红椎林地繁殖红菇。至7月中旬,已收菇两造,获干菇1.1万公斤,收入1386万元,同比增收2倍多。“如下半年天气不出现特别干旱和寒露风提早出现的情况,还可采菇2至3批,全村全年红菇总产量有望达到2万多公斤,收入2520多万元,平均每户6.3万元。其中收入超20万元以上的13户,最多的两户分别超过60万元和50万元。”
目前,容县繁殖野生红菇的红椎林地有2.6万亩,今年有望收获4至5批,干菇总产量达到20万公斤,总收入2.52亿元,比去年增长2倍多。(袁琳 秦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