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张国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的明确要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保障国家粮食食品安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结合世情国情粮情、把握未来食品发展趋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黑龙江省肇东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立足“区位、农牧、生态”资源优势,以党建为引领创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新模式。
党建+龙头企业,把好绿色食品安全关。以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细化食品安全责任,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在县乡两级党委和行业部门的积极引领指导下,肇东市精心打造“党建+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重点在2个企业(黑龙江长富大干米业公司、黑龙江裕村香米业有限公司)、2个合作社(肇东市王老宝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肇东市黎明镇熙旺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生产发展绿色食品,共培育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企业5家、有机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9家,同时在全市21个乡镇186个行政村推进以农户生产绿色农产品为主线的乡村产业振兴,今年肇东市计划争创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
党建+生产基地,把好绿色食品质量关。在做示范的2个企业、2个合作社建立绿色食品基地10万亩,其中高标准现代示范园2个。一是抓好科技指导。以基层党组织为引领,着力调动科技人员中的党员主动服务绿色生产基地发展,突出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低毒低残留农药及有机肥推广应用,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纽带和牵引作用,依托各绿色食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党员干部的凝心聚力,积极打造小米、大米、鲜食玉米等绿色食品核心生产基地。二是抓好质量监管。利用培训班、座谈会和现场检查等手段,加强有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严格执行有机食品企业年检工作制度。建立“退出”机制,取消严重违规、出现质量安全事故和抽检不合格的产品标识使用权,并公开曝光。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以产品认证和监管相关制度为抓手,指导企业、合作社开展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进驻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三是抓好品质攻坚。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加强推动党建引领绿色食品品质提档升级。通过与东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吉林省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多层次合作攻关,破解种植加工生产和产品开发难题;制定了全产业链行业团体标准,严格执行标准;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提质增效技术,保证有机农产品品质优良。现已累计将78项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汇编成册,下发乡镇、村、农户,加强标准的宣贯和培训工作,提高规程入户率和到位率。
党建+品牌认证,把好绿色食品销售关。肇东市地处中国少有的“寒地黑土”绿色农业区,为全省奶牛、肉牛、生猪、家禽、水产品的主要养殖区,是国家商品粮和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现代农业绿色食品生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支持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实行品牌认证。全市现有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发展到133.94万亩,其中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20万亩,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6家,认证产品33个,认证面积9.74万亩;全市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发展到12.06万亩,认证企业14家,认证产品150个,其中中绿华夏有机认证企业7家。产值从2017年的0.5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亿元以上,六年翻了近6倍。创建品牌特色。以肇东小米为品牌创建核心,辐射带动肇东有机小米、有机杂粮、特色蔬菜、无抗畜禽等绿色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打造了“长富大干”“裕村香”“熙旺谷物”等一大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肇东绿色食品品牌。扩大品牌效应。以“肇东小米”地理标志品牌建设为依托,大力推广“五谷杂粮下江南”活动。为绿色食品企业搭建交易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及各类区域性、专业化展会、产销对接会等活动。由网红党员牵头建设电商销售基地平台,积极拓展线上交易业务。聚力数字经济,补足电商人才孵化短板,助力肇东绿色食品金字招牌走向全国。肇东市2022年成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王老宝、释谷等12家本地企业和合作社、8名百万级本地网红、105种农特产品签约入驻,打造出鲜食玉米、东北酸菜、本地小米等网红品牌6个,累计销售额1200余万元,有力带动农民增收。“王老宝”黑色鲜食玉米2022年线上销售7090万元,在全省网络终端销售排名第一,“王老宝”商标被评为全省著名商标。通过线上线下同步营销,扩大品牌影响力。
在党建引领的深度融合下,肇东市不断优化调整生产布局,绿色有机食品发展逐步实现了组织化、规模化、效益化,促进了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以品牌建设为灵魂的“产研销”绿色食品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