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王志辉)2025年,绥化市市场监管局以“监督码”为核心载体,全面推行《绥化市市场监督管理领域常见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因素积分制规则(试行)》,构建起“一码通查、双向监督”的数字化监管新模式,推动执法方式从“单向告知”向“交互监督”转变,树立了“扫码监督”的示范标杆。
在传统监管模式下,市场主体往往被动等待监督渠道。如今,执法对象在收到《行政处罚告知书》时,将同步获取专属“监督码”。扫码即可一键进入监督体系,实现“处罚告知与监督启动”同步衔接,有效破解了监督滞后问题,使监督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触达”,显著降低了市场主体参与监督、维护权益的门槛。
“监督码”作为裁量透明化的关键工具,一方面关联《绥化市市场监督管理领域常见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因素量化表》,将抽象裁量标准转化为可视化数据,当事人可清晰查看处罚依据、裁量因素及相关事实,做到“处罚理由看得懂”;另一方面集成陈述、申辩、听证申请等维权渠道,明确操作路径,有效解决“维权无方向”的沟通模糊问题。
依托“监督码”,绥化市构建起“查询—反馈—处理”的监督闭环机制。当事人若对裁量结果有异议,可通过监督码直接向执法监督机构提出意见,监督机构须在规定时限内处理并反馈,使当事人从“执法对象”转变为“监督参与者”。这一机制也倒逼执法机构规范裁量行为,压缩“人情案”“弹性执法”空间,实现案件裁量依据“可追溯、可核查”。
“监督码”的运行依托“行政处罚裁量应用系统”提供技术支撑。该系统打通了线上监督全链路,实现“监督码数据—执法系统—监督日志”互联互通与流程闭环,推动执法监督从“线下纸质化”向“线上数字化”转型。系统自动记录监督日志,作为评估执法合规性的依据,并能识别高频争议条款,推送“裁量基准优化建议”,助力执法标准持续完善。
该模式预计将实现双重治理价值。一方面减少因处罚裁量争议引发的行政复议和诉讼,降低执法机关与市场主体的时间与精力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生成的《高发违法行为预警报告》,精准预判监管重点,有效减少高发违法行为,为绥化市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