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降雨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而这些看似寻常的菌类中暗藏着多种有毒蘑菇。在这里,青羊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大家:路边的野蘑菇别乱采、乱吃!
近日,全国范围内陆续发生多起因采食野生蘑菇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湖南省永州市发生了一起悲剧,据报道,5月29日晚餐时,付先生一家6口因为吃了自采的毒蘑菇不幸中毒入院,6月9日晚,付先生5岁的儿子因中毒太深,肝脏严重受损,没能等到肝移植手术,已不幸去世。
2025年4月(4月1日零时至4月30日24时),广东报告1起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珠海市香洲区报告的一起误食毒蘑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病3例,死亡1例。
(图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一、请收藏“避雷”,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常见的毒蘑菇有这些
二、请注意,这些鉴别方法不靠谱!
我国的蘑菇种类繁多,已知有毒蘑菇多达500多种,其中含剧毒可对人有致死危险的蘑菇有40多种。对于野生蘑菇,目前尚未形成消费者可以用来鉴别其是否有毒的简易科学方法。部分人认为可凭形状、气味、颜色等特征自行识别毒蘑菇,而实际上,即便经验丰富的专家也需借助专业设备才能准确鉴别。
误区一: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
仅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判定蘑菇是否有毒,比如颜色鲜艳的橙盖鹅膏是美味的食用菌;而一身雪白、看似安全的致命鹅膏则有剧毒。
误区二:虫蚁不食毒蘑菇
一些对虫蚁、果蝇无害的蘑菇却对人有致命伤害,如部分剧毒的鹅膏成熟后易长虫长蛆。
误区三:与银器同煮变黑的蘑菇有毒
毒蘑菇中的毒素多为生物碱,不会与银发生化学反应。
三、如果不幸误食了毒蘑菇,中毒后该如何自救?
(一)催吐
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赶紧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的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二)立即就医
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四、市民朋友们要做到以下“三不”
不采摘!
广大市民朋友们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山林、路边的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
不购买!
勿在路边摊贩处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
为避免引发食源性疾病,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旅游时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确保饮食消费安全。
五、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做到以下“三不”
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采集采购、生产加工、经营销售等环节,应做到不采集、不加工、不经营不认识的蘑菇,要确保在加工、经营的蘑菇中,没有混入有毒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