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浙江三门县实施“三提工程”筑牢养老机构食品安全屏障

2025-08-01 10:49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连待待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梅肖红 陈正伟 记者王正心) 今年来,三门县创新推行养老机构“分类改革”,依托“笑脸行动”对养老机构食堂实施统一改造、监管、评价,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有效破解区域养老机构基础薄弱、风险较高等问题。截至目前,已关停养老机构3家、重组1家、改造提升10家,撬动社会资金651万元,改革惠及近700位老人。2025年5月,该县入选全省普惠养老服务改革试点。

硬件提档 安全根基更牢固

严管标准,改造提质全覆盖。对照养老机构食堂建设标准与提升要求,通过靠前服务、实地踏勘,对功能布局、环境卫生、设备配备、墙面地面、贮存加工等方面进行全面摸排体检,梳理硬件改造清单,形成“一院一策”改造方案。目前,累计投入100余万元,提质改造养老机构“阳光厨房”10家,食堂B级及以上等级占比超60%。

严控流程,质量监管全闭环。聚焦食品安全“原料采购、色标管理、加工操作、清洗消毒、人员管理”五个关键环节,制定改造全流程安排表,细化验收标准。同步建立“一院一台账”及“红黄蓝”进度看板机制,实时跟踪改造动态,并引入第三方监理全程监督施工质量与进度,构建闭环质量监管体系。

严抓执行,管理规范全方位。引导养老机构食堂推行4D、5S等先进管理模式,创新实施食品安全积分制,通过“发现问题扣分→扣分达到预警→学习考试”的闭环流程,实现正向激励与反向惩处结合。严格落实食品安全“院长负责制”,完善风险防控动态管理机制,对隐患清单实行闭环整改,目前已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52项。

管理提效 服务保障更优质

考评激励,奖补兑付差异化。结合“笑脸评价”工程,实行“季度评价、分级奖补、即时兑付”机制,围绕服务、环境、安全、文化、家属“五维笑脸”开展评价,结果直接挂钩奖补、评优评先等。如获评“大笑脸”“微笑脸”“平脸”的普惠型机构按入住人数分别可得到1500元/人、1200元/人、900元/人的奖补,“哭脸”则取消补贴并约谈。截至目前,共兑付奖补资金35万元。

卡位管理,岗位分工精细化。围绕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留样、餐具消毒等核心环节设立风险控制卡位,定制管理责任卡牌,精准界定各岗位职责与操作规范。编印《养老机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卡位操作手册》,配套建立卡位培训与奖惩机制,持续提升从业人员技能水平。目前,共梳理形成13个关键卡位,168项职责分工,全县普惠型养老机构卡位管理的机构覆盖率达77%。

分级培训,队伍建设专业化。构建分类施训培训体系,由浅入深设计贯穿提升行动的课程方案,采用“集中培训+现场教学+两员抽考”模式,精准满足养老机构食堂食安员、食安总监等不同岗位的培训需求。目前,累计制作教学视频4期,组织关键岗位培训476人次,实现安全意识、履职能力双提升。

监管提能 风险防控更高效

立体监管无死角。全面应用“浙食链”“阳光厨房”等系统,并建立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压实主体责任至“最小单元”。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严格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形成“风险自查、隐患自控”模式。截至目前,养老机构食堂均已开展自查25次以上,“明厨亮灶”在线率达60%,“日周月”完成率100%。

智慧监管全天候。依托智能物联设备与AI智能抓拍等技术,突破传统“5天+8小时”的时空限制,对养老机构食堂原料采购、食材贮存、加工制作等关键环节实施动态监控,精准识别风险隐患。结合“网络巡察”结果,定期推送履责提醒和超期预警,通过催办、确认、再整改或未整改转立案等流程,实现闭环监管,杜绝“查而未改”。目前,触发AI抓拍及物联示警38次,整改完成率100%。

多元共治常态化。联合纪委、民政、卫健、消防等部门组建检查队伍,对高风险主体实施“双随机+信用”监管。开展集中用餐单位曝光台、“你点我检”入养老院等宣传活动,并落实陪餐制度和食堂信息公开制度,营造多方共治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共开展联合检查行动4次,覆盖18家养老机构食堂,发现问题42个并全部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