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阳新交运局两轮驱动——黄冲村从“三类村”到先进村的美丽蜕变

2025-07-22 13:08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邱水英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 (罗臻 陈班班)宽阔平坦的道路贯穿全村,修缮规整的水渠绕村而过,柑橘大棚里忙碌的身影,山村蝶变的画卷正在阳新县三溪镇黄冲村徐徐展开。

阳新交运局驻村工作队和黄冲村“两委班子按照产业引领、补齐民生短板的两轮发展思路,融入“党建红”,借力“生态绿”,巧用“典型领”,着力改善村庄生态环境、稳步提升村容村貌,走出了党建引领和美乡村发展的新路子。由此,黄冲村一举实现从“三类村”到先进村的美丽蜕变。

基建升级,让和美村庄“靓”起来

7月15日傍晚时分,只见黄冲村汪家畈组,沥青路如一条黑缎带,剖开青砖黛瓦的村庄。在4200平方米的广场上,用于晒秋的竹匾与篮球、乒乓球少年的身影相互交织。白发奶奶们举着彩扇,在乡村大舞台跳“幸福船”,她们的舞步,正踩在当年打谷场的旧址。

“以前可不是这样。远的不说,三年前村庄还是脏乱差的典型,村道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路两旁立着十多间旱厕,到了夏天这个时候,臭气熏天。”76岁陈梅老奶奶感慨地说。

如此大的改变,怎么来的呢?

“虽然近几年,不少村民挣了钱,大家改变村庄面貌的愿望很强烈。但苦于没人牵头,加上没有启动资金,村民没见到实实在在的基础设施建设,担心捐出去的钱打了水漂,所以一直没有行动。”阳新交运局驻村工作队陈思江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成为驻村工作队破题“第一招”。去年以来,阳新县交运局注入百万资金,助力黄冲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据黄冲村支书黄华茂介绍,黄冲村利用阳新县交运局衔接资金改善村基础设施建设,三个自然湾通组公路全部刷黑,完成农村“四好路”三公里,修建通组水泥公路10公里,目前,全村10个村民小组中有9个组实现组组通。

同时,黄冲村投资100万元,整治人居环境50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30多盏,堰塘改造6个,沟渠改造9000多米。在工作队的努力下,黄冲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交通更加便捷,水利设施更加完善。

善治推动,让乡村治理“好”起来

三类村如何由“落后”走向“排头”?选好领头雁是关键。三溪镇在镇直机关广泛海选,最后选定兽医站干部黄华茂下派黄冲村担任村支书。

“乡村社会治理是主动创稳的底板,黄冲村坚持服务保障群众、畅通诉求表达、排查化解矛盾‘三条线’协同发力,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黄华茂说。

黄冲村以争创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为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创新推行“五个一”工作模式:依托村综治中心,推进综治中心、网格管理、诉调对接、信息平台“实战化”,进一步夯实主动创稳基层基础,积极拓宽村民议事协商渠道,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乡村善治之路。

“近几年来,黄冲村聚焦村组干部‘好风气’建设,坚持‘重点精耕培育’‘全域系统提升’双向发力,深入培育向上向善的‘好风气’。通过村两委统筹、村居落实的工作机制,让营造‘好风气’工作在全村落实落细,文明新风日渐充盈,一幅崇德向善的新画卷在村里徐徐展开。”村“两委”副职干部陈训华说。

从“短期见效”到“长期巩固”,从“局部示范”到“全村共建”,黄冲村建立健全线索挖掘发现机制,挖掘范围从助人为乐向遵规守约延伸,通过评选五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活动,村里的乡里好人好事频频涌现,为村里党建等各项工作走向先进注入不竭动力。

产业发展,让村集体经济“强”起来

走进黄冲村千亩富硒水稻种植基地,连片稻田郁郁葱葱,稻穗随风摇曳。村党支部书记黄华茂介绍,村里依托富硒土壤资源,将稻田流转给种粮大户雷小民,推广优质稻种,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统一管理、品牌化销售。

在村北的柑橘产业园,金黄色的爱媛28号柑橘挂满枝头,果农们正忙着除草、滴灌浇水。该品种以果肉细腻、汁水饱满著称,通过电商直播和订单农业销往全国。目前,全村柑橘种植面积突破200亩,带动十余户村民就业。

黄冲村水资源丰富,村集体整合闲置鱼塘,引进小龙虾、高密度循环水养殖等新品种与新技术,打造绿色水产养殖基地。同时发展垂钓观光、渔家乐等业态,延伸产业链。

盛夏时节,村里的栀子中药材基地清香扑鼻。栀子既可观赏,果实又是传统中药材,市场需求旺盛。村集体通过“林药套种”模式,实现亩产效益翻番,并与药企签订长期收购协议。村民石金花笑着说:“现在家门口采花摘果,一天能挣150元,日子越过越甜!”

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联动机制,黄冲村将分散的产业资源整合为集体经济发展合力。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1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增长20%。村党支部书记黄华茂信心满满:“下一步,我们要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园,让特色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永动机’!”

如今,黄冲村的富硒稻香、柑橘甜蜜、鱼虾肥美、栀子芬芳,正奏响一曲产业兴旺、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