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文康 记者胡毅)“过去听监管人员指导的多,实际管理还是一头雾水,取证后对校园后厨食品安全管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来自宜昌一中的主厨梁朝在取得“厨政证”后喜笑颜开地说。为进一步提升校园餐主厨的专业技能,提升校园食品安全软件基础,2025年8月27-28日,宜昌市点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宜昌市点军区人社局、宜昌市点军区教育局在宜昌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联合举办点军区校园主厨培训班,经过理论培训、实操考核两轮环节,全区33家校园餐主厨均取得“厨政证”,成为全市首批“持证掌勺”校园餐主厨。
近年来,宜昌市点军区始终将校园食品安全与师生健康放在民生工作的突出位置,围绕校园餐人员专业能力提升、管理水平优化、责任体系完善,探索形成了一套多部门协同、全链条赋能的提档升级路径,为校园食品安全筑牢“人才防线”。
构建 “三方联动” 培训体系,打造专业化主厨队伍
点军区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市场监督管理局、人社局、教育局 “三方联动” 的培训机制,形成 “需求调研-课程定制 -考核认证” 的闭环培养模式。该培训模式将逐步常态化,每年定期开展轮训,结合最新食品安全政策与校园餐饮需求,动态更新课程内容,如新增 “校园特殊群体(过敏体质、少数民族学生)膳食定制”“智慧后厨设备操作” 等专题模块,持续提升主厨专业素养。
完善 “分级监管” 考核机制,压实人员责任链条
为避免 持证后“能力滑坡”,点军区建立了校园餐人员分级监管与动态考核机制。一方面,由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联合教育局组建专项督查组,每季度深入校园后厨开展 “飞行检查”,重点核查主厨及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执行情况、食品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将考核结果与 “厨政证” 年审挂钩,对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者,要求重新参加培训并通过认证方可上岗;另一方面,推行 “校长+食品安全总监 +食品安全员+ 主厨” 四重责任制度,明确主厨不仅要负责菜品烹饪,还需参与食材采购验收、后厨卫生巡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等工作,定期向学校及监管部门提交《后厨安全管理台账》,实现 “一人多责、全程追溯”。同时,引入师生满意度评价机制,通过线上问卷、食堂意见箱等渠道,收集师生对餐品质量、服务态度的反馈,将评价结果纳入主厨年度绩效考核,形成 “监管 + 自评 + 互评” 的多元考核体系。
搭建 “资源共享” 赋能平台,拓宽能力提升渠道
点军区积极整合人社、教育系统资源,为校园餐人员搭建多元化赋能平台。依托区人社局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设 “校园餐饮专项技能提升班”,除主厨外,还面向后厨帮厨、采购员、仓库管理员等全岗位人员逐步开放培训,内容涵盖食材保鲜技术、厨具消毒流程、食品安全应急演练等,实现校园餐从业人员全覆盖培训。组织开展 “校园主厨技能比武”“食品安全知识竞赛” 等活动,邀请市内餐饮行业专家担任评委,通过 “以赛促学、以赛促练” 的方式,激发从业人员提升技能的积极性。同时,搭建 “校际交流平台”,组织各校园主厨定期开展跨校交流,分享后厨管理经验、特色菜品研发思路,如推动 “营养均衡套餐”“节气养生菜品” 在全区校园推广,既提升了餐品质量,也促进了人员能力互鉴。
强化 “政策保障” 支撑体系,夯实人员发展基础
为确保校园餐人员提档升级工作落地见效,点军区从政策与经费两方面提供坚实保障。在政策层面,出台《点军区校园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管理办法》,明确校园餐人员的准入标准、培训要求、晋升路径,将 “厨政证” 作为校园主厨招聘的必备条件,从源头提升人员专业门槛;在经费层面,区财政每年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校园餐人员培训、考核、竞赛等工作,补贴培训教材、师资、场地等费用,同时对获得市级及以上校园餐饮技能奖项的人员给予现金奖励,鼓励从业人员主动提升能力。此外,还推动校园餐人员纳入区职业技能提升补贴范围,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培训后可申请技能补贴,进一步降低人员提升成本,形成 “政策引导 + 经费支持” 的良性保障机制。
通过一系列举措,点军区逐步构建起 “培训赋能、监管促优、平台支撑、政策保障” 的校园餐人员提档升级体系,不仅打造了一支专业化、负责任的校园餐饮队伍,更从人员层面为校园食品安全筑起了坚实防线,为全市校园餐饮管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 “点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