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罗臻 丁森国)“公交车直接开到村口,极大地解决了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学生等群体的出行难题。买卖农产品、走亲访友、上学就医都方便多了。”8月23日,正在新湖村公交车站候车的69岁老奶奶陈年松说。
8月18日,阳新枢纽站至西垅、枢纽站至十八折、枢纽站至山田三条通村公交线路正式开通运营。此举标志着沿线村庄的村民迎来了“公交车开到家门口”的便捷新时代,这不仅是交通线,更是“民生线”“幸福线”。
一条“便民线”:解决了群众出行的实际困难
18日,阳新县交通建设再传喜讯!三条崭新的通村公交线路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沿线多个村庄迎来了“公交车开到家门口”的新时代。
以往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去趟镇上、县城都得辗转周折。如今,随着清脆的喇叭声响起,干净整洁的新能源公交车准时停靠在村口的公交站前,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从此,上学、务工、赶集、走亲访友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这公交真是通到我们心坎里了!现在去县里看孙子,抬脚上车就到,幸福生活真是享不了!”木港镇学诗村村民成家木高兴地用本地话说道。
此次通村公交的开通,是阳新县扎实推进“村村通公交”民生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它不仅是一条条穿梭于城乡之间的交通线,更是一条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连心线、致富线。它拉近了城乡距离,盘活了乡村经济,极大地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这公交真是通到幸福日子里了!以前去趟县城来回车费要十块,现在坐公交三块钱就搞定,又安全又便宜,既舒适又便捷!”一位西垅村的村民陈绪荣高兴地说道。
如今,农村也能享受到和城市公交一样的便利。人来车往,万象更新,在乡间道路上,农村客运载着乡亲们探亲访友、工作生活,也把更多游客带进了村庄,广袤的农村大地也聚集了更多人气、财气,彻底改变了“山里山外两重天”的局面,让几代人“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一条“安全线”:铺筑百姓出行“平安放心路”
“刚从地里劳作回家,简单换洗,乘上赴城公交车,公交车内的空调,让人清凉又舒坦,高高兴兴、安安全全回城上班。”浮屠镇十八折村村民石教荣说。
为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有序,今年3月份以来,阳新交通运输部门推动路域环境共同整治、路产路权共同保护。一方面建立联合巡路制度,保持每个月不少于2次的联合巡路频率;另一方面建立信息共享制度,针对巡路过程中发现的侵害路产路权行为、公路安全隐患等问题,及时处理并通告对方,遇到重大问题或事件,双方现场密切协作,合力保护公路路产路权。
据阳新县兴安城乡公交公司负责人石坚介绍,为切实做好农村公路保通保畅保安全工作,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阳新交通运输部门采取有力举措,强化农村公路冬防工作,全力保障农村公路通行安全。
强化隐患排查。重点检查路面是否有裂缝、坑洼等病害,桥梁、涵洞的结构是否稳固,标志标线、防护栏等安全设施是否完好。对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事故易发路段进行地毯式排查,详细记录发现的安全隐患,建立台账。
强化管理养护。完善监督机制,对公路养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确保农村公路管养措施落实到位。及时清理公路边沟、涵洞中的杂物和垃圾,保证排水系统通畅。对路面出现的病害,迅速安排修补,确保修复效果。加强对公路两旁行道树的修剪,确保行车安全。
强化应急管理。制定详细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防滑沙、融雪剂等。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恶劣天气来临前,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前安排人员和设备做好应对准备,保障农村公路通行安全。
阳新交通运输部门还开展“爱路护路”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知法、守法,树立“爱路护路自我防范”的安全理念,杜绝公路沿线种植、随意占用堆积、破坏交通标志等危害交通安全的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公路出行环境。
一条“致富线”: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公交车的运行轨迹,如同一支刚劲有力的山水画笔,正在绘就一幅幅“路畅、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三条新三通的公交线,畅通了城乡连接,为农产品进城、电商物流下乡、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交通支撑。
公交线路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成为了连接城市与乡村、促进乡村振兴的“黄金纽带”。
过去想去南市渔歌或西垅村游玩,可能需要自驾或包车,成本高且不方便。现在只需从城区客运站花3块钱就能直达景区门口,实现了“说走就走的乡村游”。这极大地吸引了本地市民、学生以及无车家庭的出行欲望。
阳新枢纽站至西垅村的公交线,是一条真正的“惠民线”“旅游线”和“致富线”。它通过普惠的公共交通服务,成功地将热门景区与乡村串联起来,实现了“公交开到哪里,旅游就火到哪里”的效果,为阳新县的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公交线路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成为了连接城市与乡村、促进乡村振兴的“黄金纽带”。
浮屠镇十八折村境内有石玉、白门楼、牛背背、桂林寺等多处网红打卡地,是城里人休闲观光的好去处。“这条新通公交线把我们带进这里,品美食、观风景、游故居、搞采摘,周末体验、休闲,忙中透乐!”阳新城东新区居民龙小妹说。
公交线的开通,对于排市镇后坑村这样的螃蟹养殖基地来说,其意义远不止于方便村民出行,它更像是一条“冷链物流的先行官”和“信息高速路”,直接加速了“螃蟹进城、摆上超市货架”的进程。
“在公交线路开通前,养殖户要想把螃蟹运到县城的超市或市场,可能需要自己包车或者等待收购商的大车前来,成本高、不够灵活。现在,养殖户可以利用公交班车,每天以小批量、多批次的方式将新鲜螃蟹运往县城枢纽站,再快速分发到各个超市。这极大地降低了单次运输的成本和风险。”排市镇后坑村支书明振名说。
这条公交线路的作用是立体和多维的。它不仅仅是一条客运线,更是一条低成本的物流线、一条高效的信息线和一条可靠的保鲜线。这正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