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苏州市吴江区以“三严”监管织密校园食品安全防护网

2025-10-26 22:17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黄阳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武珍 记者李黎)校园食品安全是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问题。苏州市吴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校园食品安全监管作为检验工作作风、展现担当作为的重要标尺,通过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严防构建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新格局,以扎实的监管成效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一、聚焦源头严控 推进校园餐改革

今年3月1日,吴江区开展校园餐改革试点,通过构建“统一标准、公开招标、线上采购、阳光配送、资金托管、全程管控”的校园餐监管新模式,以保障食品安全、导向优质优价、防控廉政风险。

(一)创新供应商遴选和采购模式

1.提高遴选标准。立足苏州实际,从固定室内经营场地、冷藏冷冻库、蔬菜基地、快检室、自有冷链配送车辆、固定工作人员、最远配送距离等方面,经多轮讨论研究,设置18条相对较高的刚性标准,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2.规范准入程序。七部门联合学校代表、家长代表(随机产生)组成遴选委员会。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先对报名供应商业务资质、服务规模、安全管控等方面依据遴选标准逐一进行现场审核,再由专家评标产生供应商。准入生鲜食材20家供应商,大宗食材(米、油、乳)各5家供应商。

(二)强化食材库和品牌商管理

1.建立标准化食材库。在区纪委监委全程监督下,联合多部门及学校代表、家长代表共同论证,形成涵盖17大类、106个品牌的“吴江食材库”,供学校食堂采购选择。制定多部门联合论证、覆盖广泛品类、精选多个品牌、严格检测标准、定期评估调整、确保食材安全的工作机制。试点后,吴江区的品牌品目从446个增加到1651个。

2.主要品类品牌随机产生。对冷鲜猪肉、冷冻牛羊肉等8大类食材,遴选市场主流品牌不少于5家,每月填报需求时由学校膳食委员会通过苏州阳光平台随机抽取产生,杜绝品牌商干预采购的风险。

目前吴江区试点工作总体平稳有序,月配送食材价格同比回落近10%,实现学校和师生家长对品质与价格的满意度双提升。

二、坚持过程严管 智管提质增效

(一)建立食材验收双核机制

构建“三查三看+定期快检”食材验收机制,设立校园食材“快检室”,组建食材验收队伍参与“三查三看”验收环节,定期开展食材抽检,推动管理模式从事后“被动应对”向事前“主动防控”的战略转型。

(二)智慧监管提质效

聚焦校园食堂鼠患频发风险,在全区校园食堂加装“可视化非现场智慧监管系统”,对鼠患、未规范穿戴衣帽、口罩等8大类违规行为进行精准识别、实时分类、定向推送。实现食堂内违规行为30秒内抓拍,3分钟内预警,48小时内完成原因分析、风险评估和闭环整改。截至目前,共抓拍整改各类违规行为2200余次,推送预警信息3600余条。通过系统的“AI抓拍+人工定向巡检”功能,切实提高智慧监管效能。

(三)食品安全“六化”建设

指导全区学校以“六化”建设为抓手,加快实现“全员化”参与、“实体化”运转、“手册化”运用,拧紧食品安全责任链条。每所学校分析研判自身风险点和管控措施,形成《食品安全动态风险管控手册》,《岗位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手册》公示上墙,明确岗位岗位风险点、管控措施,切实做到“风险上墙、责任上心、管控上劲”。

三、强化末端严防 深化社会共治

(一)“沉浸式”监管全覆盖

为弥补传统静态监管的不足,吴江区引入沉浸式监管。监管干部从第一批食材进校园蹲点监管至下午餐饮具洗消结束,全过程跟踪检查校园食品加工9大主要环节27个岗位履职情况,全环节陪同食品安全员开展每日食品安全检查,全链条提升人员食品安全履职能力。截至目前,已开展沉浸式监管185家,整改风险隐患153个,以风险隐患“小切口”撬动食品安全“大治理”。

(二)建立“校家社”协同监管机制

家长全流程监督校园“采购验收+加工制作+分餐食用+餐厨处理”过程,强化学校校园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工作,落实学校家委会参与校园食品安全共治模式。最终实现食品安全风险可控、学生健康保障有力、社会满意度提升的目标。

(三)诉管联动强根基

建立诉管联动机制,实现校园投诉举报“受理-处置-反馈-提升”闭环处置。提高全国食品安全知情人举报系统知晓度,根据投诉举报内容,精准组织食品安全培训,开展行政约谈和回头看,提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确保风险隐患清零。

吴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持续完善“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追”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坚决守住校园食品安全底线,全力打造“阳光食堂”的吴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