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16-17日,第十二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本次大会以“强化食安监管信息互联共享,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监管智慧与实践经验。北京市顺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报送的《多组合“服务包”助力食品生产行业高质量发展》案例,获评2025 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以下是该案例详情:
顺义区现有93家食品生产企业,居北京市第二位,拥有“燕京”啤酒、“牛栏山”白酒、“桃李”面包、“八喜”冰淇淋等知名品牌,6家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但也存在不小比例的小微企业,其中不乏面临管理能力较弱、技术升级难等问题。
顺义区市场监管局聚焦企业需求,以“顺势而为,‘顺市’有为”的理念为引领,以“许可优化提效率、精准帮扶促活力、无事不扰减负担”的举措为抓手,多组合“服务包”,推动区域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流程服务:减环节、提效率,打通许可“快车道”
全面落实市场准入便利化改革,建立全周期便利化服务体系。一是预先指导,主动对接企业建设需求。近两年,顺义区市场监管局对23家企业的厂房图纸设计、车间布局改造、设备技术调整等进行预审,提出优化建议,避免企业规划不当反复改建,降低改建投入、延时投产损失和食品安全风险。二是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办理时长,推行政务服务网络化、标准化、便利化,实现食品生产许可全程电子化网上申办,让企业“不用跑、快办事”。三是延伸服务链条,许可办结后,同步对接规范指导后续生产,从“快速准入”到“运营指导”无缝衔接,确保合规生产。
多维度帮扶:解难题、促活力,激活发展“新动能”
围绕企业技术提质、体系建设、产销对接、投资落户、沟通交流、助企便企等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开展精准、差异帮扶。
在技术提质方面,落实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与北京市经信局《2021-2025食品生产质量提升行动方案》,靠前服务,全力支持企业智能转型升级,将智能制造车间、智能装备、先进生产技术广泛应用到生产中,打造智能制造示范标杆,鼓励企业强化研发,提升品质,带动产业链条优化升级。4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2025年北京市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1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第四届北京市人民政府质量管理奖提名奖(本届唯一获奖食品生产企业)。
在体系建设方面,鼓励有条件企业开展食品安全质量体系认证或运用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原理提升食品安全管控水平,一对一指导21家小微企业建立符合自身的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完善“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指导的北京天福号食品有限公司“主体责任落实案例”,入选全国“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创新实践典型案例”。根据行业需求,组织糕点、肉制品、即食冷链等7次行业分析会,邀请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专家,针对性帮助企业解答风险控制、技术应用、体系建设等问题。
在产销对接和投资落户方面,联合食药协会等行业组织开展多次产销对接会、品鉴展示会等,促成生产企业间以及生产企业与商超、餐饮等经营企业精准对接,合作共赢;对投资意向企业,及时解读市场监管政策,协调沟通,全力支持项目落地。
在沟通交流方面,一年来,组织区内60余家次食品生产企业参观互访交流,对区内良好管理体系规模企业,昌平区、通州区、怀柔区、平谷区等区外优秀企业参观学习,互享成熟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成功举办三届“顺义区食品安全知识竞赛”,企业同台竞技,累计4000余人次参赛。
在助企便企方面,编制《市场监管领域助企惠企政策汇编》《“顺市”助企速查册》,采用“政策要点+文件出处”的解读模式,让惠企政策“一键查询、精准匹配”,通过公众号、短信、线下窗口及面对面宣贯等,推动政策解读直达市场主体;成立青年管家服务队,以“政策宣讲、业务指导、需求响应、事后回访”四维服务,打造“无事不扰、有需即应”的服务模式,提升企业获得感与满意度。
包容审慎监管:重精准、有温度,营造营商“好环境”
运用北京市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科学制定监管计划,减少非必要现场检查,能非现场检查完成的坚决避免现场检查,减少对企正常生产运行的干扰,让“无事不扰”成为常态。构建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用好信用分级管理机制,降低信用良好企业的检查频次,将监管资源集中投向风险较高的领域,实现“精准画像、分类施策”。
完善公平法治场景,创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企业专利创造、商标注册、地理标志保护成效,支持企业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让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我区申请创建“牛栏山二锅头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作为北京市唯一项目,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开启地理标志保护工作新篇章。实施轻微违法容错纠错机制,对违法情节显著轻微且没有明显社会危害性的企业,通过批评教育、责令改正、行政约谈等措施达到目的,给企业自我纠错和成长留足发展空间。
案例实施成果及影响
通过多组合“服务包”,13家企业经过设备升级、布局改造等硬件投入,以及生物工程、超高温杀菌、瞬时杀菌、膜分离等技术应用,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企业发展提质增效,企业高质量发展内核提升。企业体系建设和管理能力得到普遍重视,特别是规模企业,基本建立起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体系,50余家企业通过HACCP、ISO22000、FSSC22000等食品安全体系认证,食品安全管控水平不断强化,企业高质量发展基石不断筑牢。在多方面交流学习措施加持下,10余家区内企业通过产销对接会等平台由洽谈对接到深入合作;同时,企业人才培养和食品安全知识“比学赶超”氛围提升,服务于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食品安全管理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北京市顺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鞠昌昊)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