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0月16-17日,第十二届全国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工作交流大会暨全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疆)大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本次大会以“强化食安监管信息互联共享,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监管智慧与实践经验。
湖南省郴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送的《聚焦“AI赋能智慧监管” 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案例,获评2025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以下是该案例详情:
近年来,湖南省郴州市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针对传统监管模式存在的短板,积极探索“AI赋能智慧监管”新模式,全力推进食品安全非现场监管平台建设,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案例背景
近年来,郴州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有序可控、态势稳中向好,人民群众满意度逐年提升,但食品安全领域的隐性风险、潜在隐患依然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截至目前,全市在产在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总计5万多家,传统的“人海战术”“运动式执法” 等监管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存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效率不高、风险预警滞后等问题,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持续挑战。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为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提供了可能,国家和省级层面也先后出台政策,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能,推动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此背景下,郴州市市场监管局立足实际,启动了食品安全非现场监管平台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市场监管大数据建设,努力实现基层市场监管的科学化、数字化、精确化、高效化。
主要做法
一、明确目标任务。经市局党组会研究,并报市政务云(城市大脑)建设项目协调指挥部审查通过,确定了项目名称为《郴州市智慧市场监管-食品安全非现场监管项目(A级、B级包保主体)》,主要提供全市包保等级为A级的餐饮服务主体,包保等级为B级的食品生产主体、餐饮服务主体食品共计1608路关键岗位视频监控信号接入服务3年,并通过搭建全市统一智慧化食品安全监管平台与省局食品安全非现场监管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利用监管平台实现餐饮服务和食品加工全程信息化,食品安全信息公开透明,结合各单位食品安全管理员自查、后勤管理人员日常巡查、政府部门监督检查,形成完整闭环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
二、成立工作专班。参照《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信息化项目建设专班工作规范》(湘市监办发〔2022〕88号),根据《关于印发〈郴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采购管理制度〉的通知》(郴市监发〔2023〕11号)《郴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2022年)等文件要求,遵循“规范公开、职责明确、注重绩效”的项目管理原则,成立食品安全非现场监管项目工作专班,由市局食品安全协调科牵头,办公室、政策法规科、食品生产安全监管科、食品经营安全监管科、特殊食品安全监管科、科技和财务科、机关纪委和局信息中心等部门依职责配合。
三、切实保障运行。经市政务云(城市大脑)建设项目协调指挥部批准,市县乡层层推选,确定386家AB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首批建设单位,市财政投入380余万元,在每个企业安装3-5个视频监管设备,对口罩未戴、工作帽未戴、发现小动物、垃圾桶未盖、吸烟等11种食品生产经营操作行为进行AI抓拍预警,通过微信小程序适时通知企业和监管单位,监管人员对企业整改进行跟踪督办,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依法处置违法行为。平台于2024年底正式上线运行,截至目前,平台覆盖全市AB级食品主体共计383家,其中学校食堂269家,接入智能终端设备1494路。平台平均每天AI智能预警达700余起,有效预警办结率达92.6%,上半年市本级对6家拒不整改的违法经营主体依法给予了警告处罚。
案例实施成效及经验
食品安全非现场监管平台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现场监管模式的痛点,为监管方、主体方及社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推动了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经济效益实现降本提效,多方共赢:
一是监管“减负增效”。对监管部门而言,平台通过视频监控和AI智能预警功能,实现问题“零延迟”发现(违规行为识别响应时间缩短至3秒内),使监管人员无需频繁现场检查即可实时掌握主体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大幅减少了人力、物力、时间成本(如交通费用和路途时间),其中AI智能预警替代了60%人工巡查工作量,监管人员通过远程视频复核整改,单人次日均监管主体数量由传统模式下不足3家显著提升至15家。同时,监管复核时间由5天压缩至24小时内,市县所三级监管协同效率提升3倍,监管效率的显著提升使得有限的监管资源能够覆盖更多对象,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是主体“减负增收”。对食品主体(生产、经营、餐饮、学校食堂等)而言,平台避免了因频繁应对现场检查而导致的生产经营中断和精力耗费,显著减轻了迎检负担,例如餐饮单位后厨突击检查频次下降70%,食品主体无需再频繁停工配合检查。主体能够及时接收预警信息并进行针对性整改(主体整改响应率由30%提升至90%),有效减少了因违规操作带来的罚款、停业等经济损失。此外,平台基于预警频次、整改质量等指标进行数据量化评分,帮助主体更清晰地识别自身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内部管理(如主动强化全员操作规范培训),提升了管理效能,优化了营商环境。
三是行业“提信心促销售”。从行业发展看,平台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的实时监管和全过程“透明化”,有效预防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显著提升了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也增强了市场消费信心,最终促进食品销售增长,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实现安全为本,治理升级:
一是保障公众食品安全。这是最核心的社会效益。平台通过实施对主体生产加工关键点位的视频监控与 AI 智能预警,能高效识别(如未戴帽子/口罩、抽烟、玩手机、垃圾桶未盖、小动物侵入等)潜在风险点,并依托高效的识别响应和整改闭环机制督促及时整改。这有效规范了食品生产经营行为,显著降低了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率,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平台的深度应用创新了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实现了从传统“事后监管”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根本性转变。通过构建“视频监控、AI 预警、主体整改、监管复核”的完整闭环(其特点是响应时间短、整改率高、复核快),显著提高了监管效率与精准度,有力推动了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与升级,提升了整体社会治理水平。
三是驱动主体责任落实。在平台的持续监管和数据量化评分机制(预警频次高的主体自动纳入重点监管名单)驱动下,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须更加注重自身规范。为降低预警风险,主体主动加强全员操作规范培训,有效提升了员工操作达标率。通过及时整改平台发现的问题,主体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良性机制,主动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这种自律意识的增强不仅直接保障了食品安全,也促进了主体在更广泛领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湖南省郴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谭敏)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黑猫投诉
广告刊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