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嵊州市创新打造“嵊州小笼码” 赋能地产食品网络市场监管

2025-10-16 09:55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编辑:连待待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洪璐杰 记者王正心) 今年以来,嵊州市聚焦小笼包产业全链监管难、检测溯源难、长效治理难问题,以网络质量管控为核心,打造“嵊州小笼包数智食安一码通”系统,进一步提升小笼包食品安全信息“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社会评价”全流程监管能力,实现嵊州小笼包传统产业向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数字化转型深度跨越。嵊州小笼包生产企业从2020年底18家到目前57家,产业发展迅速。今年截至9月底,嵊州小笼包生产产值突破21亿元,其中网络销售额达6亿元、销量达4.5亿只,同比增长超200%,已覆盖淘宝、京东、抖音等27个平台,销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柬埔寨、越南、洪都拉斯等3个海外国家。

谋划多跨场景应用 打造监管“数字网”

开发智慧数字大脑。开发“嵊州小笼码”数字化监管应用模块,按照“一企一码”标准自动生成唯一追溯二维码,率先接入省浙食链、企业码等省级系统,实现三码合一,并构建原料购进、生产加工、人员环境、检测检验、消费反馈、价格指数等六大子模块,全链条保障食品质量,解决网络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已为所有企业生成企业码57个。

搭建可视物联网络。全场景应用图像采集、视频监控、温湿度监测等物联感知设备,通过AI神经网络技术智能识别从业人员不规范行为、病媒生物进入等5类24项安全隐患,实时预警责任单位和监管部门,实现全程可视监管、智能预警。目前,已接通所有企业视频监控170路,感测违规行为及异常状态500余次,AI识别并推送预警信息16条。

刻画精准食安画像。企业码归集采购、检验、生产、仓储、销售、运输等全流程数据,系统自动根据生产经营行为对每家企业赋分评级,生成“红黄绿灰”动态分级监管码,形成“食安画像”,有效构建“生产透明可查、质量全程可控、责任精准可溯”的溯源监管体系。目前,已归集数据2万余条,生成绿码44家、红码9家、灰码4家。

引入专业快检机构 上牢质量“安全阀”

组建快检护卫团队。针对企业自行检测设备不齐全、人员不专业、操作不规范等技术能力短板,构建“检测中心、快检车、快检箱”快检体系,设立“嵊州小笼码”专属快检实验室,配置移动快检车和移动检测设备,开展巡航检测活动,对合格原材料和成品赋予“电子食安身份证”,提升检测精准度和问题发现率。目前,已累计检测1.3万余项次。

建立应急熔断机制。建立风险应急熔断机制,针对风险高发原材料和问题多发企业,通过线上实时监测,及时变更食品身份证明,并向食安检测队实时发送预警信息,即可暂停企业生产销售,实现高效处置。目前,通过线上即时处置,已拦截不合格原材料4批次,下架处理原材料约465千克、成品约1.7万余只,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打造社会共治格局。凝聚基层站所、企业联合会等力量,设立16个风险观测点,覆盖全市15个乡镇街道,根据快检不合格、消费者投诉举报、媒体舆情曝光等问题线索,利用追溯系统锁定涉事主体,靶向跟进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检,严厉打击掺假掺杂、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效震慑作用。今年以来,已核实各类线索120余条,跟进监督抽检47批次。

优化配套增值服务 激活发展“强引擎”

“宣传+”服务,联动文旅产业发展。构建“一笼一世界”内容生态,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开设“嵊州小笼包漫游记”话题,联动非遗传承人、越剧演员创作沉浸式短视频2300余条。创新“电商+文旅”模式,将小笼包制作技艺等非遗体验点融入“浙东唐诗之路”文旅路线,通过达人探店、直播带动,全域游客接待量、过夜游接待量分别同比增长24.63%和26.16%,增速均位列绍兴市第1位。

“金融+”服务,保障小吃产业动能。加强政银合作,充分发挥“嵊州小笼码”第三方公证价值,将食安情况转变为融资增信依据,消除金融机构授信顾虑,通过政府提供保证金、协会认定、银行做大资金池、保险公司承接贷款保险等方式,推出越乡情-小吃贷等信贷产品,切实减轻资金压力。目前,该市小吃生产经营者贷款余额达4.66亿元。

“品牌+”服务,推动海外产业落地。大力实施“剡食远航”行动,利用“嵊州小笼码”细致核查原料甄选、追溯体系、标签规范等关键环节,强化食品安全卫生管理,对接国际市场标准,推动特色产品获取海外市场准入许可,加快品牌全球化,着力提升嵊州小笼包海外影响力。目前已实现5家企业产品正式出口、1家企业境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