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王正心) 今年以来,针对农村老人受自给自足观念、经济收入条件等限制导致助餐服务享受率不高问题。宁波市鄞州区以东吴镇为试点,探索“以菜换餐”助餐模式,通过促进供需匹配、拓宽收购渠道、抓牢食品安全,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在农村地区更加可感可及。
打通供需匹配路径。依托在东吴镇童一村已经建立的天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推出“以菜换餐”服务,按照市场价收购老人结余的自种新鲜蔬果,向老人支付等价养老餐兑换券,并将收购的蔬果制作成助餐菜品,有效降低助餐服务消费门槛。如,童一村徐某将15斤自种蔬菜交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中心按蔬菜均价3元/斤收购,获得中餐兑换券7张。
拓宽收购渠道范围。针对山区村民分散居住情况,组织养老服务人员、社工和志愿者成立“收菜队”,提供“定点+上门”收菜服务;其他区域依托区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设立“收菜点”,借助送餐入户服务同步进行收菜,减轻老人运输蔬果负担。
抓牢食品安全保障。针对自种蔬果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依托乡镇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检测室,常态化对所收农户菜品进行农药残留物检测抽查,同时不定期组织市场监管部门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现场快检,切实提高菜品安全性。同时,政府出资为全区养老机构食堂投保食责险,由保险赔付兜底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支出的医疗费等。截至目前,检测蔬菜920批次,结果均为合格。
截至目前,设立收菜点11个,上门收菜服务390余次,交换蔬果1500公斤,辐射周边农村5个,提供换餐680余次,助餐人数同比增加近60%。该区将在全域以点带面推广普及“以菜换餐”新模式,积极推广“以菜换餐”2.0模式,成立巾彩“食”光志愿服务队,开展萌宝餐券设计比赛,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关心关爱老年人,助力养老助餐服务活动中,让更多老人特别是偏远村庄老人享受到“以菜换餐”福利,打造“食安共富幸福村”鄞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