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网讯(记者张阳阳)8月25日至31日,第五届中蒙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市举办。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以7家驻地酒店为重点,抽调骨干执法人员实行24小时驻点监管,全程保障会期食品安全工作,守护参会人员“舌尖上的安全”。让我们循着时间线,走进他们的保障日常。
早上6:00筑牢食材源头安全防线
天刚微亮,负责7家驻地酒店的执法人员已早早准备好检查记录册与快速检测设备,准时驻守在酒店食材验收区,开启“源头把控战”。
“这批羊肉的检疫证明请出示一下,储存温度记录也请同步提供。” 在酒店收货处,执法人员仔细核对每一批食材的采购单据、索证索票信息,同时用测温仪核查冷链食材的储存温度,确保源头食材符合安全标准。随机抽取当天配送的蔬菜、水果样本,现场用快速检测设备筛查农药残留,排除农残超标的风险隐患。随后,执法人员进入厨房操作间与食品库房,检查食材储存条件、餐饮具清洗消毒后的保洁状态,核对从业人员健康证与个人卫生情况,从源头堵住安全漏洞。
上午9:00严抓菜单落地与加工规范
早餐服务结束后,驻点人员与酒店餐饮部召开简短沟通会,复盘当日菜单的执行情况,强调高风险食材禁用要求。随后,执法人员进入厨房核心区域,全程督导午餐前的食材粗加工环节。发现有操作人员将生肉与蔬菜放在同一操作台暂存,当即制止并现场教学:“生肉携带的细菌容易污染蔬菜,必须分开存放,而且操作台要进行擦拭消毒,这是防止交叉污染的关键步骤。”同时,执法人员还逐一核对蔬菜浸泡清洗时间、生熟砧板区分使用、刀具消毒记录等细节,确保从食材处理到烹饪的全流程合规。
下午14:00强化快检与突击巡查补漏
午餐服务告一段落,驻点人员提着快速检测箱,对餐后的餐具、厨具开展洁净度检测,将结果数据记录在册。同时针对厨房地面水渍清理不及时、排水沟有食物残渣堆积的问题,要求酒店1小时内整改到位,并安排专人跟进整改结果。
期间,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巡查组抵达3家酒店开展突击检查。在某酒店发现食材未覆膜存放、留样记录不规范问题,当即向酒店反馈问题,后续由驻点人员跟踪确认整改落实。“驻点监管+不定期巡查”的组合拳,让安全保障不留任何死角。
下午18:00紧盯晚餐烹饪与应急准备
随着晚餐服务启动,驻点人员紧盯烹饪环节——肉类是否烧熟煮透、凉菜制作是否在专区进行、菜品配送过程中的保温温度是否达标等。在某酒店凉菜间发现冷藏柜温度显示为8℃,高于凉菜储存标准,要求酒店立刻整改,维修人员当即调试设备,20分钟后冷藏柜温度达标。执法人员特别提醒酒店增加自助晚餐餐台巡查频次,及时更换超过2小时的裸露存放的菜品,防范微生物滋生风险。
晚上22:00总结整改与规划次日保障
当天保障工作接近尾声,7家酒店的驻点人员集中向保障组汇报保障情况,同时,大家共同确定次日的工作重点,对工作中薄弱环节进行补足加强,针对博览会高峰期的用餐需求,提前协调酒店增加食材验收人员,确保供应高效且安全。
从清晨到深夜,自治区、市、区三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动发力,形成“发现问题-反馈整改-复核确认”的闭环管理机制,为第五届中蒙博览会筑起一道坚实的餐饮安全防线。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以严密的监管、扎实的行动,进一步压实餐饮服务单位主体责任,让每一位参会人员都能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