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20余位专家在贵州村口营养课堂现场开“方”

2025-07-23 15:37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编辑:陈钊琦

“医生,我娃儿1岁多了还站不稳,是不是吃得不对?”“我怀孕34周,血糖有点高,苞谷吃不吃得?”……7月20日清晨,贵州省遵义市新舟镇禹门村委会大厅里人头攒动,村民们一早就带着问题排起了长队。这场“妇幼营养三下乡云贵行”首站活动,正以义诊、入户走访和专业培训“三管齐下”的方式,把优质营养健康服务送到乡亲们的家门口。

早上8点钟,村委会的临时诊台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秘书长杨振宇拿着儿童膳食宝塔图,耐心给一位大嫂讲解:“不吃鱼虾可不行,每周都得给孩子吃点水产品。也不能光吃虾,鲈鱼这种刺少的鱼也要吃上。”旁边,江苏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袁宝君仔细查看一位幼儿的体检表,指尖点着生长曲线提醒:“娃辅食里得加红肉泥,每周吃两次动物肝脏,贫血就能慢慢补回来。”

这场义诊集结了20余位跨学科专家,短短3小时就接待了150多位村民咨询,发放科普资料500多份。“以前总觉得娃儿就是长得慢点,听专家说这叫生长迟缓,得赶紧调饮食,真是救了急!”抱着两岁儿子的村民小王跟医生反复确认着辅食细节。

义诊之外,专家们更把服务送进了农家小院。在沙滩村乐丰组,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汪之顼带队走进了孕妇小李家。这位32岁的孕妇身体质量指数(BMI)达29,伴有妊娠高血压,总担心“吃得少影响胎儿”。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戴永梅立即为她量血压,贵州省营养学会秘书长杨大刚仔细翻看产检记录。“你不是吃得太多,是吃得太‘精’了。”汪之顼指着厨房的白米饭说,“换成糙米、杂豆,每天加2两瘦肉和1斤蔬菜,既能控制体重,胎儿营养也够。”专家们现场制定了每日饮食表,遵义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生还留下联系方式,叮嘱村医每周跟进体重变化。

“农村地区妇幼健康仍是健康中国建设的短板,必须从源头发力。”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汪之顼介绍,当前脱贫地区孕产妇贫血率、儿童生长迟缓率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缩小区域、人群间的健康差异,实现健康公平,必须从生命起点抓起。

“妇幼营养三下乡云贵行”是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联合江苏省营养学会、贵州省营养学会、云南省营养学会开展的妇幼营养东西部协作项目,也是走进农村、深入乡镇的系列活动之一。活动旨在推动优质营养资源下沉基层,提升边远地区妇幼营养健康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