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食品安全网!
 

城市品宣,“酒”“久”为功

2023-04-24 11:11来源:泸州日报 编辑:王艳丽

在4月的泸州城事中,最具流量和人气的无疑是酒博会:4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商代表、1500多名行业专家、800多家企业参展参会;展会期间,带动展场内外近50万市民狂欢,展会现场零售成交额突破4300万元,线上直播16场、成交额突破3000万元。

酒以城名,城以酒兴。没有什么比“酒”与泸州城市形象适配度更高。以酒为媒,讲好泸州故事,展示泸州城市形象,自然成为泸州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的不二之选。

但是,泸州的城市品牌宣传并不止于酒。

一座城市的形象,可以在日积月累的积淀中彰显,也可以通过各类活动集中体现。在众多活动中,为什么会展最受青睐?因为一个成功的会展活动不仅会给城市带来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发展,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以泸州酒博会为例。2014年,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永久落户泸州。10年来,累计展览面积超5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近4200家,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行业专家、酒业名家来泸参会,格鲁吉亚、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智利、阿根廷等先后担任主宾国。酒博会累计成交额超5亿元。

如今,酒博会之于泸州,正如糖酒会之于成都,广交会之于广州,不仅打造了一场万众瞩目的行业盛事,更借由这场盛会,展现了立体、生动的城市形象。人们从酒博会看到商品,看到企业,也看到泸州,知晓了泸州。

“来到泸州,我发现泸州是一个非常美的城市,我在这里的体验感非常好。”作为本届酒博会主宾国,希腊驻华大使卡尔佩里斯说,酒博会在业界有非常好的名声,有很多大型酒厂参加;酒博会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可以展示希腊的文化以及酒类产品;相信在未来,希腊和泸州会有更深远的合作。

品牌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水滴石穿的韧劲。

酒博会也是如此。

酒博会永久落户泸州虽然只有10年,但要细数泸州作为酒博会“第一城”的成长故事,则要追溯到36年前,也就是1987年9月举办的首届泸州名酒节。在这之前,作为全国唯一的浓酱双优白酒产区,泸酒早已蜚声海内外。以至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酒的名气大过城,不少外出的泸州人遭遇过朋友“识得泸酒不识得泸州城”的尴尬。

视线转向全国。正在进行中的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已经举办了133届。跟本届酒博会同期举行的成都糖酒会则始于1955年,同样历史悠久。

展会之所以能引得八方宾朋前来赴会,深层核心还在于城市的性格和城市背后的人。

当酒博会成为泸州金字招牌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近年来,以酒为主题的展会越来越多,近的如宜宾的名酒博览会、贵州的酒类博览会,远的如山西的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面对同质化竞争,泸州要保持住领先的优势,将年年都举办的酒博会,办出新意,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今年有很多摆渡车,服务更细致了。”来自昆明的程晓路,连续三年参加酒博会,今年新增的摆渡车,让他觉得特别贴心。

与往届酒博会不同,今年,泸州全面升级泸州国际会展中心,打造了白酒主题新消费场景——酒谷飘香项目,这使得包括开幕式、论坛等酒博会系列重要会议、重磅活动都得以集中举行。

除了酒之外,酒博会还带来了一批具有泸州特色的产品:首次亮相的泸州文创产品展暨非遗展、跨界合作的先市酱油咖啡和先市酱油冰淇淋……这些都加深了来宾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展现了一个不止于酒的泸州。

酒博会落下帷幕。泸州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工作却未打烊。

4月18日,泸州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工作联席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强调要树立品牌思维,积极争创品牌、塑造品牌、传播品牌,以各环节领域闪光点,做美城市品牌大拼图,推动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工作实现“跃升”。

人有“人设”,城有“城设”。泸州在城市品牌的建设和传播中,需要更多像“酒”一样,能引起市内外、国内外共鸣的推广“点”,才能在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一个城市的独特之处构成了它的城市品牌。泸州是一片文化沃土:源远流长的白酒文化,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灿烂辉煌的长江文化,独具特色的康养文化在酒城大地交相辉映。以酒博会为主的展会活动,已经成为展示白酒文化的重要平台。与之相比,泸州作为红色之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则逊色不少。

现实的是,将文化作为塑造城市品牌的抓手,几乎成为了一种共识,志在以红色文化“C位出道”的城市更不在少数。仅从周边地区来看,竞争也异常激烈:自贡在做强“江姐故里”这张城市名片的基础上,提出要打造“红色芳华”红色旅游品牌;遵义围绕“红色圣地·醉美遵义”城市品牌,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遵义段)、娄山关战斗遗址等红色遗存,提出建设酱香型白酒文化特色浓郁的商旅消费型旅游城市。

丰富的红色资源,给了泸州底气,讲好泸州红色故事,红色之城品牌才能更加响亮。

泸州是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站,是四渡赤水战役的主战场,是毛泽东军事生涯“得意之笔”的挥洒地。四渡赤水期间,从1935年1月29日进入泸州,到3月23日离开泸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中央红军转战泸州54天,在泸州境内的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86个乡镇行军作战,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除了四渡赤水之外,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川滇黔边区作战12年。叙永县作为纵队的组建地和重要战斗地,分布有较为广泛的遗址遗迹。

要让红色能量成最强“流量”,还需要我们深挖资源、做优触点、增强辨识、彰显个性,让红色文化品牌出圈出彩。

4月初,一则“江阳区滨江路长江边,鲤鱼、鲫鱼等扎堆浅水区域‘板籽’(产卵)”的新闻,引来人民网、新华网、川观新闻等媒体关注,将镜头对准了长江泸州段。

城市品牌建设要立足城市资源优势,也就是要立足一个城市所拥有的自然禀赋。

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就让广西桂林名扬海内外。安徽省合肥市通过区划调整将巢湖揽入怀中,成为全国唯一将五大淡水湖之一作为内湖的城市,“巢湖牌”成为合肥塑造城市品牌的一张新名片。同处长江之滨的宜宾,打响了“万里长江第一城”品牌。

泸州,是酒城,也是江城,自然禀赋优越:“滚滚长江”绵延136公里,汇聚沱江等96条江河水系,长、沱两江如两条温柔的手臂,将千年古城拥揽入怀,滋润着酒城风物。磅礴巍峨的乌蒙山,蜿蜒秀美的赤水河,更是将沿线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珠联成串,铺展开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

如何用好用足山水禀赋,打响城市品牌?3月28日,2023泸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举行,提出要坚持“养眼、养身、养心”一体推进,着力打造世界白酒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长江休闲文化旅游名城、成渝山地康养度假首选地,加快建设独具酒城魅力的文化强市、旅游强市。

网上有句话“因为一抹风景,爱上一座城”,这道出了美景对于城市品牌打造和影响力提升的重要性。要想吸纳更多人来泸州旅行或就业,就要将酒城的山山水水更加真实、立体地呈现在他们眼前。( 刘明霞)